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華佗與紫蘇

東漢末年的一天, 名醫華佗在一家酒店裡小飲, 巧遇一群背年正在比賽吃螃蟹, 吃空的蟹殼堆了一大堆。 華佗上前勸他們說:“吃多了會鬧肚子, 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這群背年不但不聽他的勸告, 反而大吃不止。

當天, 這群青年和華倫都投宿在這家酒店裡。 半夜時, 吃鎊蟹的幾位青年大喊肚子痛, 有的痛的在地上打滾。 當時還沒有治療這種病的良藥, 華倫非常著急。 忽然, 華佗想起一次他在采藥時, 見到一隻小水獺吞吃了一條魚, 肚子撐得像鼓一樣。 它一會兒下水, 一會兒上岸, 顯得很難忠。 後來, 它爬到岸上,

吃了些紫色的點葉, 不久便沒事了。 華佗想, 那種紫色的草葉能解魚毒, 一定也能解蟹毒。 於是他立即喚醒徒弟出去采了些那種紫色的草, 又立即煎湯給幾個青年服下。 過了一會, 幾個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青年們這才知道他就是名醫華佗, 個個對華佗的醫術讚不絕口, 對華佗拱手稱謝。 華佗為了記住這種草藥, 就給他取了個“紫舒”的名字, 意思是服後能使腹中舒服。 因為字音相近, 又屬草類, 後人就把它稱作了紫蘇。 紫蘇目前仍是民間用千治療食魚蟹中毒的常用中藥。

紫蘇葉, 又名蘇葉、蘇梗, 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莖、葉, 臨床應用時分為莖、葉、子使用。 中醫認為, 蘇葉性味辛、溫, 入肺、脾經, 有解表散寒, 行氣寬中之功,

本品辛香溫散, 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 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 對外感風寒, 內兼濕滯之症尤為適宜, 《本草綱目》言其:“解肌發表, 散風寒, 行氣寬中, 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 定喘安胎。 ”藥理研究表明, 本品能擴張皮膚血管, 刺激汗腺而有發汗作用, 能促進消化液分泌, 培強胃腸蠕動。 夏季, 暑濕侵襲, 肢體重因, 胸脘滿悶, 食欲不振, 常用本品煮粥服食, 可解表散寒, 芳香化濕, 起強身健體之效。 紫蘇入藥宜分蘇葉、蘇梗, 兩者入藥部位不同, 功能各有偏重, 蘇葉質輕長於宜散, 故凡解表散寒宜選用蘇葉;蘇梗質重偏於走裡行氣, 故凡理氣寬中, 順氣安胎宜選用蘇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