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風,
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
走馬蘭台類轉蓬。
此詩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其中,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一句最為著名, 廣為傳頌, 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此處暫不論詩人淒美的愛情故事, 為何“心有靈犀”會“一點通”呢?這就要從“犀”說起。
詩中“犀”, 指犀牛角, 犀牛是一種形狀像牛, 頸短, 四肢粗大, 鼻子上有一個、兩個或三個角, 生活在亞洲或非洲的熱帶森林中的哺乳動物。 《漢書》曾記載:“南越王趙陀獻文帝犀角十”。
除了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外, 犀角性味酸鹹, 有清熱、涼血、定驚、解毒之功效。 因其很好的藥用價值, 犀角在中醫方劑中應用廣泛, 比如《溫病條辨》中的“安宮牛黃丸”、“清營湯”、“化斑湯”;《外台秘要》中的“紫雪丹”、“犀角地黃湯”、“犀角湯”;《傷寒活人書括》中的“犀角大青湯”;還有“清瘟敗毒飲”(《疫疹本得》),
《荀子》:“心居中虛, 以治五官, 夫是謂‘天君’”, “心者, 形之君也, 而神明之主也”。 中醫認為, 在人體的各個臟腑之中, 心是處於最高級的地位, 稱之為“君主”, 也就是相當於古代的皇帝。 《黃帝內經》當中說“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就是說, 心, 是人身體當中的君主, 具有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動的作用, 在同一篇當中, 還說到“膻中者, 臣使之官, 喜樂出焉”。 這裡的膻中為心之週邊, 代心行令受過, 居於胸膜之中。 清宮湯、安宮牛黃丸的“宮”就是指膻中而言, 清宮湯主治溫病液傷, 邪陷心包證, 方中犀角取心, 餘者用心, 意取同類相投, 心能用心,
李時珍言:“鹿取茸, 犀取尖, 其精銳之力盡在是也”。 陳修園曰∶“犀角氣寒, 稟水之氣也。 味苦酸鹹無毒, 得木火水之味也, 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者, 以犀為靈異之獸, 借其靈氣以辟邪也”。 可見, 心有靈犀一點通有其重要的理論依據, 只要正確利用犀角的功效, 找准位點, 雖有再多“阻難”, 心心相通並非遙不可盼。 中醫的學習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