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用罐法及其特點--走罐法

走罐法又稱行罐法、推罐法及滑罐法等。 一般用於治療病變部位較大、肌肉豐厚而平整, 或者需要在一條或一段經脈上拔罐。 走罐法宜選用玻璃罐或陶瓷罐, 罐口應平滑, 以防劃傷皮膚。 具體操作方法是, 先在將要施術部位塗適量的潤滑液, 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於皮膚上, 循著經絡或需要拔罐的線路來回推罐, 至皮膚出現瘀血為止。 操作時應注意根據病人的病情和體質調整罐內的負壓, 以及走罐的快、慢、輕、重。 罐內的負壓不可過大, 否則走罐時由於疼痛較劇烈, 病人無法接受;推罐時應輕輕推動罐的頸部後邊,

用力要均勻, 以防火罐脫落。

走罐法對不同部位應採用不同的行罐方法。 腰背部沿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胸脅部沿肋骨走向左右平行推拉;肩、腹部採用罐具自轉或在應拔部位旋轉移動的方法;四肢部沿長軸方向來回推拉等。

走罐操作方法有以下3種。

(1)輕吸快推法罐內皮膚吸起3~4毫米, 以每秒鐘推行60釐米的速度走罐, 以皮膚潮紅為度。 此法適用於外感風邪、皮痹麻木、末梢神經炎等症, 每日1次, 每次3~5分鐘, 10次為1療程。

(2)重吸快推法罐內皮膚吸起6~8毫米, 以每秒鐘推行30釐米的速度走罐, 以皮膚呈紫紅為度。 此法適用於經脈、臟腑功能失調的病證, 每日1次, 每次3~5分鐘, 10次為1療程。

(3)重吸緩推法罐內皮膚吸起8毫米以上, 以每秒鐘2~3釐米的速度緩推,

至皮膚紫紅為度。 此法適用於經脈氣血阻滯、筋脈失養等病證, 如寒濕久痢、坐骨神經痛、肌肉萎縮及痛風等。 此法的刺激量在走罐法中最大, 可自皮部吸拔出沉滯於臟腑、經脈的寒、濕、邪、毒。 每日1次, 每次3~5分鐘, 10次為1療程。 實證逆經走罐;虛證順經走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