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中醫治療三叉神經痛方法

祖國醫學對三叉神經痛早有認識, 有著很多經驗, 明“景嶽全書”中有著一說法:“凡診頭痛者, 當先審久暫, 次辨表裡。 蓋暫病者, 必因邪氣;久病者, 必兼元氣, 以暫病言之, 有表邪者, 此風寒外邪於經也, 治宜彌散, 最忌清降;有裡邪者, 此三陽之火熾於內, 治宜清降, 最忌升散, 此治邪之法也。 ”臨床治療三叉神經痛遵循此原則進行辨證論治, 因而, 在眾多的患者收到了一定治療效果。

1.疼痛如灼, 遇熱更痛, 遇冷則減, 口乾渴欲冷飲, 曲臼紅赤, 便十搜黃, 舌紅苔黃, 脈浮數或弦滑。 治療宜疏風泄熱, 佐以活血化瘀。 三叉1號:川芎、蔓荊子各30g,

大麻、青黛、蘆薈、膽星各9g, 山梔5g, 生石膏15g。

2.每因天冷或感風寒發作加重。 頭痛時頭冒冷汗, 喜熱熨, 四肢末梢厥冷或涼麻, 面側呈陣發性刀割樣劇痛, 伴面肌緊縮感, 苔薄白或臼滑, 脈浮緊或沉遲, 口不渴。 治療宜祛風散寒止痛。 三叉2號:川芎30g、天麻9g, 炙川烏6g、細辛3g、白芷、槁本、蒼耳子各9g, 白附子6g。

3.患頰陣發性短暫劇痛, 遇熱等刺激而誘發, 病如火燎肉裂, 牙似欲落。 口臭齦腫, 胃烷灼痛, 口渴喜冷, 大便幹結, 舌紅苔黃乏津, 脈浮散或洪散。 治療:宜清胃火, 散風痛。 清胃散加減:生地、當歸各4g, 丹皮、黃連、升麻各6g, 生膏15g、荊芥、白芷各9g、細辛3g, 甘草6g。

4.患劇痛為刀割樣刺痛, 面頰紅有灼熱感, 牙齦腫痛, 咀嚼困難, 口臭流涎、寢難安枕, 舌紅苔薄黃, 有時舌中剝苔,

脈沉細數。 宜用清胃滋陰。 處方:玉女煎加減:石膏6g、熟地、知母各9g, 麥門冬6g、牛膝、菊花、桑葉各5g, 蔓荊子3g, 川芎6g、白芷、防風各9g, 甘草6g。

 5.患側呈頻繁出現觸電樣疼痛, 痛時面紅目赤, 煩躁易怒, 怒則發作, 自感發熱, 脅肋脹痛, 口舌咽幹, 納穀不磐, 溲赤便於, 倘灼傷血, 絡則咯血, 吐血、鼻血, 女子月經量多, 舌紅苔黃燥或舌兩邊無苔, 脈弦勁或弦數。 宜清肝瀉火。 處方:龍膽瀉肝東加減。 處方:龍膽草12g、黃芩6g, 梔子、澤瀉各9g, 木通12g, 車前子、當歸、柴胡各6g、生地18g, 甘草3g。

6.患側呈抽搐劇痛, 顴紅煩熱, 失眠健忘, 腰酸乏力、舌紅少苔, 脈細弦數。 治療宜育陰潛陽。 處方:大補陰丸加減。 黃柏、龜板、熟地、當歸、知母、防風、白芷各9g, 酒芩12g, 甘草6g。

7.患側面頰部陣發性劇痛, 痛時心煩意亂, 腹脹納呆, 面黃肌瘦,

舌苔薄白淡, 脈細沉無力。 宜祛風熄痛。 處方:胃風湯。 川芎、人參、白芍、當歸、肉桂、茯苓各6g。

8.患側疼痛呈短陣發作, 悶脹而灼痛, 常在進餐時發作, 局部喜冷敷, 口幹不飲, 頭暈如裹, 胸悶脘脹, 時吐痰涎, 舌質淡, 苔厚微膩, 舌邊右牙痕, 脈弦滑。 宜化痰祛風。 處方:半夏白術天麻湯。 半夏、陳皮、麥芽、神曲各9g, 白術、蒼術、茯苓、黃芪各15g, 乾薑、天麻、黃柏各6g, 人參3g。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