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下垂的針灸療法

1、芒針

取穴:主穴:巨闕、劍突下1寸。 配穴:承滿(右)、鳩尾。

操作:一般僅取主穴, 如效不顯, 改用配穴。 每次選一穴。 芒針選用28~32號7~8寸長之毫針。 患者平臥, 放鬆腹肌, 調勻呼吸。 巨闕穴刺法:針尖快速入皮, 沿皮下直刺至左肓俞穴。 然後, 手提針柄與皮膚呈45度角慢慢上提, 以術者感針尖沉重, 患者感臍周與下腹部有上提感為佳。 提針速度宜慢, 第一次要求20分鐘, 以後可縮短至3分鐘。 劍突下1寸刺法:先與皮膚成30度角沿皮下刺至臍左側0.5寸處, 待出現上述針感後, 改為15度角, 不作撚轉, 緩提40分鐘, 出針前行抖動手法10~15次。 -右承滿透針至左側天樞。

鳩尾穴透針至臍左下方之明顯壓痛點, 亦採用上述提拉、抖動手法。 針後平臥2~3小時, 20天左右治療1次, 3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1047例, 痊癒302例, 顯效為231例, 有效428例, 無效86例, 總有效率為91.8%。

2、電針

取穴: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氣海。 配穴:足三裡、內關、脾俞。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開4寸。

操作:每次取2~3個主穴, 酌加配穴。 氣海穴直刺1~1.5寸, 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 接通間動電療機, 負極接中脘, 正極分五叉, 分別接雙胃上, 雙提胃及氣海, 用疏密波, 通電量以病人腹肌出現收縮和能耐受為宜。 每次持續刺激20~30分鐘。 每日1次, 12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7天。

療效:共治251例, 痊癒75例, 顯效86例, 有效46例, 無效44例, 總有效率為82.5%。 部分病例尚配合穴位注射。

3、體針

取穴:主穴:建裡、中脘、天樞、氣海、是三裡。

配穴:上脘、內關、梁門、公孫、脾俞、胃俞。

操作:主穴每次取1~2穴, 配穴2~3穴。 針腹部穴採取仰臥位。 建裡穴宜單針直刺至得氣, 天樞用4寸毫針呈15度角刺向氣海穴。 一律採用由淺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針刺入5分左右, 施雀啄術, 至得氣;再針至8分左右, 用同樣手法, 促使酸脹感強烈並向上、下腹部擴散;然後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 手法同前, 患者覺胃體有酸脹緊縮之感, 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撚轉3~4下, 稍停半分鐘, 再撚轉1次, 針感強烈後出針。 針背部穴, 取俯臥位, 針尖斜向椎間孔方向進針1~1.5寸, 採用補法。 留針30分鐘, 四肢穴直刺, 用補法, 亦留針20~30分鐘。 每日或隔日1次。 治療後平臥1~2小時。 10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5~7天。

療效:共治療453例,

痊癒157例, 顯效149例, 有效126例, 無效21例, 總有效率為95.4%。

4、穴位敷貼

取穴:百會。

操作:藥物分二組。 甲組:蓖麻子仁10克, 升麻粉2克;乙組:蓖麻子仁9.8克, 五倍子末0.2克。 先將蓖麻子仁打爛如泥, 拌人升麻粉或五倍子末, 製成直徑2~3釐米, 厚1釐米的藥餅。 將百會穴剃去藥餅大一片頭髮, 任取一種藥餅貼於上, 用繃帶固定, 令病人取水準仰臥位, 放鬆褲帶, 用盛有80℃左右的熱水的鹽水瓶熨燙藥餅, 每日3次, 每次10~30分鐘。 每塊藥餅可連續使用5天。 治療在飯後2小時進行為宜。 有心臟病、高血壓及咯血者、孕婦均不宜用。

療效:共治329例, 痊癒105例, 顯效98例, 有效96例, 無效30例, 總有效率為90.8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