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飛針技術的基本原理

飛針技術屬於針灸技術的一類, 其治病原理基本上與傳統針灸相同。 結合針灸學理論和現代醫學研究成果, 我們從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原理兩個方面來闡釋飛針技術的作用機制。

中醫理論原理

經絡理論認為:人體的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共同組成的, 經脈除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兩大組成部分以外, 還包括隸屬于十二正經的皮部、經筋、經別等;絡脈繁多, 大小長短不盡相同, 大的主要有十五絡脈, 小的則遍佈全身, 由浮絡、孫絡等組成, 這些經脈和絡脈縱橫交錯, 內聯臟腑, 外絡肢節, 將人體聯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飛針技術和普通針灸都是通過對經絡所產生的調節作用而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就飛針技術而言, 根據具體使用方法的不同, 皮部和絡脈是其產生經絡調節作用的主要刺激部位, 但經脈、經筋、經別也都通過相互激發作用而產生調治作用。

所謂皮部是指將人體的皮膚依據十二正經循行分佈路線而進行的分區, 正如《素問·皮部論》所言:“皮有分部"'"欲知皮部, 以經脈為紀"'"皮者, 脈之部也”, 由此可見:1.皮部與經脈關係密切, 隸屬于十二正經, 是十二正經在體表的分佈範圍;2.皮部也是別絡的分區, 它同別絡, 特別是浮絡有著密切的聯繫。 故《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 皮之部也。 “皮部的重要意義不僅體現形態學方面,

即它與其他經絡系統組成部分之間的區域聯繫, 並共同組成網狀化的經絡系統;更重要的是它在功能上與十二正經之脈氣相通, 且一脈相承, 並共同完成人體對自身內部各部之間及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調節, 當這種平衡被打破, 機體便會產生疾病。 具體地講:1.皮部在生理上具有抗禦外邪, ”保衛機體的作用。 《素問·皮部論》雲“是故百病之始生也, 必先於皮毛”, 《素問·繆刺論》所述更加形象:“邪之客於形也, 必先舍千皮毛, 留而不去, 入舍于孫脈, 留而不去, 入舍於絡脈, 留而不去, 入舍於經脈, 內聯五臟, 散於腸胃, 陰陽俱感, 五臟乃傷, 此邪之從皮毛而入, 極於五臟之次也。 ”此時, 皮部與布散于皮部的衛氣就會發揮重要的防禦作用。
2.在病理上能夠反映臟腑、經絡之病變。 由於十二皮部分屬於十二經脈, 而十二經脈又“內屬千府藏”, 所以《景嶽全書》指出病之於內, 形之於外”, 也就是說, 內臟經絡發生病變, 可以在經脈所通過的部位或相應的體表出現某些症狀或陽性反應物, 此時, 皮部可以起到診斷某些病變的作用。 3.在治療上可以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 皮部是經絡系統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可以淺刺皮膚一定的部位、穴位或陽性反應物(或區), 通過皮部—孫絡—絡脈—經脈—臟腑這一途徑而達邪外出、調節經絡, 此時, 皮部起到了治療疾病的作用。

現代醫學原理

現代醫學認為, 反射弧是神經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

其基本途徑就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皮膚是動物重要的感受器, 當人體皮膚、黏膜的痛覺神經末梢被刺激後, 便發出“神經信號”, 沿傳入神經傳至各級中樞神經, 各級中樞神經又反射性地將加工後的“指令性衝動信號”沿傳出神經傳至各個相應的器官及原受刺激的部位, 從而形成各種“反射弧”產生興奮性或抑制性的各種調節效應。 這種調節效應同時會引起體液、免疫、內分泌、生物電等調節系統發生-系列的相應反應, 進一步產生局部性或整體性的多種複雜調節。 飛針技術正是通過刺激體表一定的點、線、面而產生一定的感覺, 一般來講, 這種刺激是一種良性刺激, 這種良性刺激也是飛針技術產生良性調節作用的重要前提,
最終使某些病變狀態得以改善, 從而達到治癒疾病或減輕痛楚的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