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生要領:順應“風寒暑濕燥火”與大自然齊步走

大自然有“風寒暑濕燥火”6種氣候變化。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 也就是說, 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 颳風下雨應注意增減衣物, 夏天炎熱注意避暑, 少吃冷飲, 別用過冷的水洗臉, 尤其要少到太陽底下活動, 年輕人最多半個小時, 老年人要控制在10~20分鐘以內。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養生觀, 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 人體是個小宇宙, 天人是相通的, 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 在此基礎上, 李振華教授指出, 大自然有"風寒暑濕燥火"6種氣候變化, 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無論是飲食還是穿衣服、體育鍛煉等,

都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 否則就會生病, 甚至死亡。

《黃帝內經》說到一年四季有變化, 人們的作息也要與之相適應。 春天, 萬物從沉睡中蘇醒, 開始萌發, 生機盎然。 人也應該緩過神來, 晚睡晚起, 多在戶外活動, 以舒展一冬沒有活動的筋骨, 活絡氣血, 排出冬天積鬱在體內的濁氣。 夏季到了, 陽光充足, 雨水充沛, 生物盡力吸收陽光、水分, 製造自身所需要的各種養分。 人們也和隨著晝長夜短而晚睡早起, 相應調整勞作時間。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雖然秋風爽人, 但也隱含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殺機。 為了預防這些疾病, 最好爬山登峰, 居高遠眺, 不僅考驗呼吸道, 也鍛煉心臟功能。 嚴酷的冬季, 天寒地凍, 滴水成冰, 動物多蟄伏,

或減少運動量。 人們宜早睡晚起, 深居簡出, 多曬太陽。

總之, 人是環境的產物, 環境可以改變, 人也應該適應環境。 這就是天人合一的養生道理。

在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這其實就是“天人”不能合一的表現。 比如, 北方人過不慣南方的冬天。 按理說, 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都過來了, 南方零度倒過不去了?其實, 這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潮濕, 同樣的溫度, 北方人在南方就會覺得陰冷不爽。 而南方人到北方生活, 易出鼻血, 這是因為北方氣候乾燥。 這時候, 只有進行相應的鍛煉, 才能逐漸適應當地的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