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切除是一種大手術, 手術後有許多潛在的嚴重併發症, 必須密切觀察病情, 監測生命體征, 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必要時將病人安置在重症監護病房。
肝癌的術後治療首先包括一般的支持治療: ①營養支持:充分給氧, 充足的熱量, 補充足夠的蛋白、葡萄糖、維生素K等;②藥物支持:止血藥物、抗菌藥物、保肝藥物、抑酸藥物等;③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等;④輸血:蛋白低者可補充血漿, 貧血者宜補充新鮮血等。 其次, 要在支援治療的基礎上對出現的併發症給予對症治療:
(1) 出血 : 術後早期出血多由於肝創面上的止血不夠徹底。
(2) 腹水: 肝癌切除術後的另一個突出問題, 是於術後的低蛋白血症和迅速增加的腹水, 稀釋性低納及低餌血症。 其最多發生於合併肝硬化病人的術後2周內,
(3) 脯下或胸腔積液:由於肝切除術創面大、滲液多, 如引流不暢, 可形成積液, 如繼發感染, 可形成版腫。 治療主要是要保持引流通暢。 必要時可在B超、CT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 並宜應用廣譜抗生素和甲硝瞠等治療感染。 由於許多病原菌為條件致病菌, 對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耐藥, 為有效控制感染, 宜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針對病原菌給予敏感抗生素。 對長期應用抗生素者, 宜檢測糞便中的球桿菌比例和查找真菌,
(4)消化道出血: 肝切除術後消化道出血可來源於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胃粘膜應激性潰殤。 肝切除後餘肝變小, 門靜脈血流受阻, 可引起暫時性門脈高壓, 如術前已有食管靜脈曲張, 則更易發生破裂出血。 較有效的處理方法是三腔管壓迫止血或注射硬化劑治療。 應激性、漬殤時可給予抗酸製劑, 以減少胃酸分泌, 可以有效地減少出血。
(5) 其他 : 如低血糖、感染、傷口裂開、腎功能衰竭、血栓等的治療。 同時, 醫師要針對病人的情緒給予必要的心理治療, 使病人以正常的心態面對疾病, 配合醫生完成系統治療。 總之, 肝癌病人術後恢復是個複雜而危險的過程, 需要醫護人員和病人同心協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