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放療和化療。 自大腸粘膜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稱為大腸癌。 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臨床常見血便或粘液膿血便, 大便形狀或習慣發生改變, 腹痛, 腹部包塊等。 根據其發生部位不同, 其臨床表現常各有其特殊性。 大腸癌具有起病隱匿, 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 病情發展較慢, 遠期療效優於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 預後相對較好;但大腸癌發病率高並有連年上升趨勢。
化學藥物治療
大腸癌80%-90%為分化型腺癌, 增殖緩慢, 對化療具有較強的抵抗力, 化療的有效率在20%-30%之間。 化學藥物治療的適應征有:
1.手術後腫瘤復發不能再手術者。
2.癌腫體積較大, 手術切除困難, 可先化療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切除。
3.有遠處轉移、不能手術者。
大腸癌的放射治療
1. 直腸癌術前放療:一般認為, 術前放療可使生存率提高10%-15%, 局部復發率降低10%-15%。 術前放療可防止手術時癌細胞的播散, 減少局部和盆腔種植, 使腫瘤瘤體減少, 擴大手術的適應征, 松解癌性粘連, 提高手術切除率。
2. 術中放射治療:可進一步殺滅術後殘存的腫瘤細胞, 減少局部復發率, 提高生存率和減少正常組織的放射性損傷。
3. 術中植管、術後放療:術中植入施源器, 術後2-3天, 生命體征平穩後, 採用連續治療方式, 在3-5天內對病灶予以30-40Gy放療。
4. 術後放療:術後放療是輔助性放療, 是對手術治療很重要的一種補充治療手段。
5. 直腸癌的腔內放射治療:具有局部劑量高、周圍劑量低的特點, 能有效地控制和消滅局部病灶, 是體外放療的有效補充治療。
6. 根治性外照射:單純根治性放療主要適用於少數早期及細胞類型特別敏感的患者, 也可用於腫瘤體積較小, 活動, 但由於嚴重心血管等疾病, 屬於手術忌證的病例。 採取多野前後照射, 總照射量為50Gy/5-6周。
7.姑息性放射治療:對因全身情況差等原因而不能耐受手術治療者, 可應用放射治療作為姑息性治療的手段, 從而達到減輕症狀, 甚至延長生存時間。 放療技術同術前放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