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 疊翠流金, 又到了象徵著幸福和收穫的美好時節。 然而, 對於中醫來講, 每於季節交替變更之時, 就容易出現各種病症。 尤其秋季是溫度由酷熱轉為寒涼的季節, 因此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多在此時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 容易造成二次發病, 從而出現延髓麻痹。 那麼, 什麼是延髓麻痹?哪些人群易發此症?金秋時節該如何預防和養護呢?
延髓麻痹是咋回事
延髓麻痹又稱為球麻痹, 是常見的咽喉肌和喉肌麻痹綜合征, 可由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經及核的下運動神經元病變, 以及雙側皮質延髓束損害所致,
延髓麻痹的易發人群
延髓麻痹尤其是假性延髓麻痹, 多見於反復發作的腦血管疾病, 患者多為2次或多次腦血管病發作, 如腦梗死、腦出血等患者, 中醫統稱為中風病患者。 中風病的發病原因很多,
如何進行鼻飼護理
鼻飼前檢查胃管固定情況, 保證無菌操作, 食物的冷卻溫度以及必要的口腔清潔, 都是鼻飼護理的關鍵。 比如食物一定要冷卻至38℃~40℃, 患者每天要進行至少兩次口腔護理, 這些細節一定要引起重視。 ”專家介紹說, “胃管留置時間的長短往往取決於胃管本身的質地, 按《基礎護理學》要求, 長期留置胃管的人需要7天更換一次, 但臨床實踐表明, 矽膠管留置適宜時間可在21~30天。
延髓麻痹金秋時節養護四法
起居有制 秋季宜養陰, 宜“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且秋季早晚溫差大,
飲食有節 吞咽功能障礙者應注意食物種類和質地的選擇。 其中, 食物的種類及比例選擇:油脂類25克, 乳製品類100克, 豆製品50克, 畜禽肉類50~100克, 魚蝦類50克, 蛋類25~50克, 蔬菜類400~500克, 水果類100~200克, 穀類300~500克。 以上為正常人每日攝取的食物種類和比例, 吞咽障礙病人在選擇食物時可以參考以上種類;食物的質地:除了儘量按平時膳食的種類及比例選擇外, 還須考慮容易進食, 而又不引起誤吸等方面, 因此可做適當的加工, 調製食物質地。 臨床實踐中, 應首選糊狀食物, 亦可根據吞咽器官障礙部位所致吞咽障礙階段, 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當的食物並進行合理配製,
運動有度 延髓麻痹, 尤其是反復發作的腦血管病病人, 運動功能和運動能力下降, 常常出現胃腸運動功能減弱、二便障礙、肢體萎縮、痙攣等狀態, 運動時應本著持之以恆、勞逸結合的原則, 可適量適時地進行鍛煉。 適度鍛煉能促進氣血運行, 疏通阻塞的經絡。 鍛煉時要注意安全, 切不可急功近利, 以防止意外的發生。 吞咽功能的訓練也尤為重要, 包括舌體靈活性的鍛煉、口腔肌肉的鍛煉、認知功能的鍛煉、喉間肌肉的鍛煉等。
情志有調 中風病多是由於情志不遂引起的, 情志即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 中醫學稱為七情, 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 《素問·舉痛論》所雲:“百病生於氣也, 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 廣思則氣結”, 說明不同的情志失調對氣機有不同的作用。 盛國濱教授談到, 中風病人應該保持心情舒暢, 精神放鬆, 尤其在金秋時節, 可以多多接觸自然, 感受陽光、白雲、天空、海洋等自然環境帶給人心靈的開闊和舒暢, 感受豐收的喜悅;多與家人、朋友進行情感溝通, 樹立人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