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 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 它不是一種疾病, 只是一種臨床症狀, 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 易併發肺炎、褥瘡等, 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症狀, 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 那麼如何對肌肉萎縮診斷鑒別呢?
診斷鑒別 :
1、大腿肌肉萎縮:股骨頭壞死病人出現大腿肌肉萎縮是普通現象, 肌肉萎縮的輕重各有不同, 大部分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縮都能恢復, 但少數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大腿肌肉萎縮終身不能恢復,
2、小腿肌肉萎縮:指小腿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 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 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
3、手肌肉萎縮:是肌肉萎縮的一種。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 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
4、輕度萎縮:肌纖維輕度下降, 肌肉組織外觀無明顯凹陷, 觸摸肌肉組織鬆弛, 肌無力, 能做抗阻力運動。
5、中度肌萎縮:肌纖維部分萎縮、缺失, 肌肉組織外觀凹陷, 觸摸縱向縮小, 橫向減少, 肌無力明顯,
6、重度肌萎縮:肌纖維組織大部分萎縮, 相關的骨骼外露。 肌肉組織僅存少量肌纖維, 肌無力嚴重, 患者喪失最基本的協調運動能力。 完全萎縮:肌纖維組織完全萎縮, 與其肌肉相關聯的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7、肩胛帶肌肉萎縮:是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的症狀和臨床表現。 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原性萎縮, 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幹肌明顯, 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 如頸肌的無力, 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 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
8、肌原性面部肌肉萎縮:是由肌肉本身疾病, 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 如肩帶或面肩肱型的肌營養不良患者, 通過形態學檢查證實為脊髓型肌萎縮。
9、骨間肌和魚際肌萎縮: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 可波及一側或雙側, 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 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 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 肌萎縮向上擴延, 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 肌束顫動常見, 可局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 用手拍打, 較易誘發。 少數肌萎縮肌無力可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 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