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心理分析師發現, 很多吸毒孩子都缺乏父愛, 父親在他們童年成長過程中是消失或者很少出現的。 父親在家庭中多扮演著“責任承擔者”的角色, 一旦孩子與父親的接觸過少, 家裡沒有父親做“負責任”的榜樣, 孩子果斷、有節制、勇於擔責並解決問題的個性就很難得到發展, 導致遇事逃避等消極行為。
2.情緒穩定、更獨立
研究發現, 爸爸帶大的孩子除了更願承擔責任、更有主見, 心態也更寬容和開放, 思維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邏輯, 獨立性也優於媽媽帶大的孩子, 而這一切都是未來職業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條件。
3.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 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與同學人際關係不好, 大多數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 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 有的離異之後很少來看孩子, 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 一周都見不到一面。 而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溫柔、關懷、細緻的一面,
4.強化性別認同
科學家發現, 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 成年後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 婚姻生活滿意度也不如同齡人。 缺乏父愛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現“女性化”傾向。 因此, 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性別認同以及婚戀關係有影響。 對女孩子來說, 她需要通過父親來認識男人是什麼樣子, 未來兩性關係發展時不容易被欺騙、欺負;男孩子更需要從父親身上學習什麼才是男人, 幫助他在未來維持穩定的婚姻與家庭關係。
5.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跟父親關係良好的孩子, 在運動和協調能力上也比較好。 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
所以,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哪怕再忙再累, 爸爸都要每週抽出至少8小時陪孩子。 如果不能到現場, 可以用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來彌補。 在缺失父愛的家庭, 叔叔、舅舅、爺爺等男性則需要儘量多跟孩子相處, 彌補給孩子成長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