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冷是脾肺虛弱 中醫教你“手感”探出體質

雙手就像我們的“第二張臉”, 不僅代表個人形象, 還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 在中醫看來, 與人握手時根據不同的“手感”, 就能對其體質探知一二。

手冷脾肺虛弱。 有些人手腳心冰涼, 天冷的時候更加明顯, 有時還伴有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腸胃不適等表現, 這常是脾肺虛弱的表現。 中醫認為, 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 進而導致正氣虧, 抗寒力弱。 這類人平時可多吃一些性質偏溫熱, 具有溫補脾陽作用的食物, 如羊肉、豬肚、紅棗、桂圓、生薑等。 此外, 還要加強鍛煉, 注意保暖。

手幹氣血不暢。 不少人到了秋冬季兩隻手特別乾燥,

常會脫皮、皸裂。 這可能是氣血不暢的表現, 導致皮膚“失養”, 汗腺、皮脂腺的功能也受到影響。 要想改善這種狀況, 不妨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少碰生冷食物;注意補養氣血, 如吃點桂圓、紅棗、當歸、百合、黃精等。 此外, 生活中要多喝水, 少接觸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 洗手後及時塗抹護手霜。

手熱血虛食積。 還有部分人, 手摸起來跟熱炭似的, 自己也時常覺得手心發熱, 容易心煩發火, 甚至失眠多夢、頭昏眼花、雙目乾澀等。 這種情況可能由血虛或食積引起, 陰血不足使得陽氣上亢, 手心發熱, 這類人要少吃溫燥的食品、調味品, 如榴槤、花椒、肉桂等, 注意規律作息;食積引起的手熱則可補充白蘿蔔、山楂、麥芽等有助於健脾消積的食物。

手黏陰虛火旺。 有些人手心特別愛出汗, 兩隻手總是黏糊糊的, 有時還伴有煩熱、咽幹、口燥等症狀。 這是典型的陰虛火旺表現, 調理上應以“補陰”為主, 特別是要滋腎陰、養心陰。 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 避免過度勞累;日常飲食中少吃羊肉、洋蔥、蔥、薑、蒜等熱性食物, 補充一些紅豆、紅薯、枸杞、黑豆、黑木耳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