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播散
喉部因個有甲狀輭骨保護, 相對而言向外擴散較慢, 其直接擴散的方式, 首先是沿粘膜表面向粘膜下浸潤。 聲帶癌以向後蔓延為主, 向前經前聯合向對側聲帶發展, 向後可波及杓狀軟骨處, 但是向上侵及喉室帶者則較少。 聲門上癌發展較快, 最容易蔓延到會厭前間隙, 或沿會厭皺襞侵犯梨狀窩, 亦可以沿咽會厭皺襞向咽後壁會厭穀、舌根處發展, 聲門下癌, 多向前向下發展, 浸犯對側聲門下, 但很少向後侵犯。
喉胚胎學的研究表明, 聲門上組織和聲門下組織分別來自不同的原基。 聲門上由頰咽原發展而來,
(二)淋巴轉移
喉癌可以經淋巴系統轉移, 最先出現的頸淋巴結。 聲門型由於聲帶的淋巴管很少, 故發生轉移者晚。 聲門上型, 由於有豐富的淋巴組織, 出現淋巴轉移的時間較早。 淋巴結轉移出現的早晚, 除了與病變的原發部位、臨床分期有關之外, 還與腫瘤的組織學特性有關。 臨床統計資料表明, 非浸潤性的原位癌, 幾乎沒有淋巴結轉移。 浸潤性癌約有30%的患者有淋巴結轉移。
頸淋巴結轉移還與腫瘤細胞的分化級別有關。 有文獻認為, 分化程度為Ⅰ級者, 基本無頸淋巴結轉移現象;分化程度為Ⅱ級者有20%左右發生頸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為Ⅲ級者, 頸部淋巴結轉移者達40%~50%, 而分化程度為Ⅳ級者頸淋巴結轉移率可高達70%。
(三)血行轉移
喉癌的血行轉移不甚常見, 一般發生在較晚期, 是全身廣泛轉移的表現。 僅個別較早期患者通過血液迴圈, 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內臟或骨骼, 在全部喉癌患者中, 發生血路轉移者不足5%。 有人在分析血行轉移的原因是認為, 可能是腫瘤直接侵蝕血管壁, 使癌細胞進入了血液迴圈。 或者是由於先侵入淋巴管然後再進入靜脈隨血液擴散的。
(四)種植性轉移
喉位於呼吸系統的較上端, 喉癌的脫落細胞由於重力和呼吸的關係, 可隨局部分泌物墜於支氣管或肺而發生種植性轉移。 喉癌患者最終發生肺轉移者高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