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太極拳流派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那麼吳式太極拳有哪些特點所在呢?下面, 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吳式太極拳的特點, 以及一些練習方法, 一起跟著小編往下學習一下吧!
吳式太極拳特點
吳式太極拳功架緊湊、松靜自然、柔和縝密、招招連綿、環環相扣, 如行雲流水, 輕靈圓活, 外松內緊, 棉裡裹針, 內實精神, 外示安逸, 動作貫串之特有風格。
盤架外觀如“蠕動”, 腰、胯、胸、背、頸、肩、肘、腕、掌、以及膝、踝、足掌節節伸拔, 節節收縮, 所謂視靜尤動, 視動尤靜。
吳式太極拳無多餘動作, 進退轉換直接, 不作徘徊變動重心,
吳式太極兩腳成“川”字步, 無論平行步還是虛步、弓步、斜弓步二腳都是平行的。 這與心意六合拳的步型十分相似(心意六合拳兩腳尖一致朝前, 並在一直線上, 稱為“一”字步), 而與其它太極後腳尖外撇不同。
吳式太極弓步與虛步成兩個直角三角形, 前弓步為攻為陽為進, 兩膝要有蹬撐之勁, 後坐步為守為陰為退, 要有坐勁, 從後坐到前弓, 是陰極到陽極的變化, 反之亦然。 前弓時, 百會、會陰、足心三點成一斜直線。 後坐時, 百會、會陰、足心三點也成一垂直線。
吳式太極身法要求
虛領頂勁, 裹胯含定, 涵胸拔背, 沉肩墜肘, 命門飽滿, 丹田翻滾, 撐膝坐胯, 足趾抓地, 三心涵空, 內外如一。
頭頂旋與尾閭下墜, 使各脊椎骨拉開, 其間壓力減輕, 中樞神經系統靈敏, 周天內氣運行通暢。
眼法是雙目視線不離對方之雙眸或胸膛, 若目“隨手轉”則大錯。 凡心靈一動, 即有動作變化, 首先用意識作指導, 眼神也接著向預定的方向前視, 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 視線緊隨打擊目標, 隨其變化而粘黏之, 始終不離之。 總之, 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 說動一齊俱動, 說到一齊俱到, 內外如一, 動靜不二。
每動必由腰胯先動, 手隨之, 足再隨之。 總之, 由眼到身, 由身到肩胯, 由肩達肘達手, 由胯到膝到足,
平行步與馬步時, 外形上看似重心平均, 內在則意氣已有分別, 弓步、虛步重心所在之腿實而不滯, 內有意氣騰挪, 所謂實中有虛;虛步之腿虛靈而不浮, 須有著落, 所謂虛中含實, 內氣運行如九曲珠, 虛實(指身、意、內勁等方面, 內勁像水銀那樣地既沉重又流動靈活, 隨意可轉移到某一點)轉換得靈。 初則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 後則純乎自然, 無意無識, 渾渾沌沌, 一片虛靈。
整個拳過程除下勢外, 無起伏, 隨功夫越深, 坐胯越低, 但絕不撅臀, 各關節沉長, 伸筋拔骨, 動作由開展而漸至團結緊湊。
總之, 吳式太極 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太極 拳種。
吳式太極拳練習方法
太極拳首先要具備“三心”, 功夫是無止境的。 拳經雲“入門引路須口授, 功夫無息法自修”。 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 一刻有一刻, 懈怠一分, 就有一分後退。 因此, 第一要有誠心, 心誠則靈, 至誠如神, 誠則生敬, 不以小術視之, 以武為入道法門, 保身家, 顧性命, 得一善而拳拳服膺, 不須臾離。 第二要有信心, 增強毅力, 勇於實踐, 相信一定能成拳藝, 百折不回, 認定了, 不成功, 誓不回頭。 第三要有恒心, 堅持到底, 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古人說“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絕不能一日曝之,
凡練功、練拳時, 不宜急促行事, 需調身、調息、調心後, 靜極生動, 無極而太極, 而生生不息, 最後複歸無極 , 而完成一套拳、功的練習。
吳式太極極拳訓練步驟可分四部分內容, 即:1, 內功;2, 拳術、推手、器械;3, 散手;4, 悟道。 以及有相應的四個鍛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