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莊子長壽“四字經”:處世達觀

妥善處事, 益於養生

據《莊子·養生主》記載, 有一個為梁惠王宰牛的屠夫庖丁, 技藝高超, 宰牛19年, 總共殺了數千頭牛, 而那把宰牛的刀卻仍像剛剛磨過似的那麼鋒利。

梁惠王問庖丁:“你的刀為什麼不壞?” 庖丁回答:“若用刀來斫砍牛的大骨頭或筋骨結合之處, 那麼刀很快就會損壞。 我專門選擇牛的筋骨與肌肉之間的縫隙進刀, 能做到‘遊刃有餘’。 在我眼中, 只看到牛的肌肉與筋骨之間的縫隙, 知道哪裡好進刀, 哪裡不好進刀, 哪個地方刀子必須回避, 所以我長期宰牛, 刀刃也不受損傷。 ”梁惠王聽了, 很有感慨地說:“善哉,

吾聞庖丁之言, 得養生焉。 ”意即從庖丁解牛的事例中, 領悟到深刻的養生哲理。

誠然, 人們無論處世辦事, 乃至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經歷中, 難免碰到種種複雜深重的矛盾或艱難險阻, 儘管十分棘手, 但只要能像庖丁解牛那樣善於處理, 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也就不會給身心健康造成損傷。

結合實際, 順其自然

《莊子·至樂》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海鳥飛到魯國都城郊外, 魯侯讓人將它捕獲, 飼養於太廟之中, 每天用美酒和牛肉餵養它, 海鳥不飲不食悲傷不已, 結果 “三日而死”。 書中指出:“此以己養養鳥也, 非以鳥養養鳥者。 ”意思是說, 飲酒食肉乃是人的生活方式, 並不符合鳥的要求, 況且又把它關在籠子裡, 所以那鳥悲憂不食而死。

下面接著指出, 如果按照鳥的生活習慣, 將它放回到山林湖海中, 讓它自由飛翔, 啄食魚蝦或蟲子, 飲溪流之水, 那鳥自然也就長得健壯而善於高飛了。

這個寓言故事同樣蘊含著很深的養生哲理, 強調養生要順其自然。 說明單純依靠優裕的衣食等條件並不能使人長壽, 人們在養生方面至少應當注意兩點:一是必須符合自身的實際需要;二是應當順其自然, 做到怡然自樂, 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FDPageBreak}

不慕虛榮, 怡然自得

《莊子·秋水》講了一個故事:莊子正在濮水之上釣魚, 楚威王派兩名使者前來勸說他到楚國去做官。 莊子問使者:“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三千年, 現仍供奉在廟堂之上受人祭拜,

請問這只烏龜是願意死了留殼受人祭拜, 還是希望活著在泥水地裡爬行呢?”使者回答:“甯生而曳尾塗中。 ”即烏龜當然願意活著, 即使擺動尾巴在泥水地裡爬行。 於是, 莊子告訴使者:“往矣, 吾將曳尾塗中。 ”意思是, “你們回去吧, 我願意做那搖擺尾巴而在泥水地裡爬行的活烏龜。 ”表明他不慕虛榮, 不求高官厚祿, 寧願無拘無束地在家過著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 而怡然自得。

生死有因, 樂觀看之

《莊子·至樂》記載, 莊子的妻子死了, 惠施前往弔喪, 看見莊子在那裡“鼓盆而歌”,於是很詫異地說:“你非但不哭, 反倒鼓盆而歌, 這也太反常了吧?”莊子說:“開始我也悲哀掉淚, 後來一想, 人死之後不過是重新回歸大自然而已, 我應當表示歡送呀,

所以不哭。 ”

在兩千多年以前, 莊子對人的生死就能有如此灑脫而又高明的見解, 能很達觀地看待人的生死問題, 委實是難能可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