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的症狀和體征多見於大齡兒童和年輕人, 但自嬰兒至40歲均可發病。 高峰年齡組為11~30歲。 按Lichtenstein報告2/3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
主要表現是疼痛、腫脹。 常有外傷史, 痛可劇烈, 並比腫脹早期出現。 有的起病急驟。 骨折少見。 脊柱發病時可有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截癱。
根據動脈瘤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有無併發症等存在, 可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一)症狀
1、腫塊 搏動性腫塊是動脈瘤最常見的症狀。 腫塊可呈圓形或梭形。
2、疼痛 一般僅感局部輕度脹痛, 但當動脈瘤逐漸增大, 壓迫周圍神經或壓迫侵蝕骨質時, 則可引起局部疼痛或呈放射性痛。
3、迴圈障礙 動脈瘤腔內的附壁血栓, 可使管腔狹窄, 遠段血流減少;動脈瘤內壁上血栓或粥樣斑塊脫落, 引起動脈栓塞或繼發血栓形成, 出現遠端組織的迴圈障礙。 如腦組織缺血可有暫時性昏厥、耳鳴、視力障礙, 甚至昏迷和偏癱;內臟缺血可出現腹痛及便血;下肢缺血可有肢端麻木、發涼, 肢體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等。
4、局部壓迫症狀 動脈瘤逐漸增大時, 可壓迫鄰近組織和器官。 如鎖骨下動脈瘤可壓迫臂叢神經產生上肢麻木, 無力, 感覺異常或輕癱。 頸總動脈根部動脈瘤可壓迫頸交感神經節,
5、出血 少數病例中, 動脈瘤併發破裂出血是最初的症狀。 胸、腹主動脈瘤突然破裂引起大量出血, 常致命。 如胸主動脈瘤破入氣管可引起大量咯血、窒息;破入食管可出現大量嘔血。 腹主動脈瘤破入十二指腸, 則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頸動脈瘤出血, 常可引起腦缺血症狀。 四肢動脈瘤出血, 可產生肢體急性腫脹和遠側缺血現象。 此外, 多數患胸、腹腔內動脈瘤的病人, 自覺可無任何症狀, 而在全身檢查時包括B型超聲波或電子電腦體層掃描(CT)時才被發現。
(二)體征
1、搏動性腫塊 它是動脈瘤的典型體征, 往往是診斷的可靠依據。
2、雜音 在動脈瘤的部位, 有時可聞及響度不等的吹風樣收縮期雜音, 這種雜音的產生是由於血液在瘤腔形成渦流所致。 如動脈瘤內有血栓機化、血流減少時, 雜音往往不明顯或聽不到。
3、震顫 創傷性動脈瘤的局部有時可觸得收縮期震顫。
4、壓痛 壓痛在動脈瘤的部位一般不明顯。 但當動脈瘤壁內併發夾層血腫, 動脈瘤趨於破裂或併發感染時, 壓痛就明顯。
5、壓迫近側動脈征 位於周圍血管的動脈瘤, 如壓迫動脈瘤的近心端動脈後, 可出現下列體征:搏動性腫塊體積縮小, 搏動、震顫或雜音均減輕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