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給予中藥(湯劑、中成藥、中藥針劑等), 可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及手術成功率。 用藥原則是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調理臟腑功能和氣血, 如祛濕清熱、健脾滋腎、祛瘀通淋等法。 手術後配合中藥主要採用補氣養血, 健脾和胃, 以促進機體功能儘快恢復, 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
1、氣滯血瘀, 濕熱蘊毒型
證候:睾丸腫瘤, 結節堅硬, 皮膚粘連, 皮色紫黯, 舌質絳, 苔黃厚、脈沉弦有力。
治法:化瘀利濕。
方藥:生地、桃仁、丹參、川芎各12g, 乳香、沒藥、血餘炭、赤芍、白芍、牛膝各9g, 半枝蓮、龍葵各30g, 黃柏、蒼術各10g等。
2、肝腎陰虛, 氣血鬱滯型
證候:睾丸墜脹, 累及小腹, 腰酸腿軟乏力, 面色失華, 舌質黯, 苔白或少苔, 脈沉細。
治法:補益肝腎, 理氣散結。
方藥:熟地、生地、山萸肉、女貞子、桑寄生、肉蓯蓉各9g, 橘核、荔枝各12g, 茴香、莪術各6g, 虎杖、夏枯草各15g。
3、肝鬱痰凝型
證候:睾丸腫硬脹滿, 或見下肢浮腫, 或睾丸腫甚至皮膚破潰、出血、腥臭, 煩躁易怒, 脅肋胸脘脹痛或竄痛, 舌體胖, 舌質黯紅, 苔厚膩, 脈弦滑。
治法:理氣疏肝, 化痰散結。
方藥:柴胡9g, 白芍10g, 當歸15g, 枳殼12g, 制南星12g, 浙貝母30g, 郁金10g, 橘核仁10g, 夏枯草30g, 雞內金15g, 瓦楞子30g, 昆布30g, 海藻30g, 烏藥10g, 荔枝核10g。 肝鬱化火而見口渴苔黃者, 加沙參30g, 麥冬30g, 生地15g, 香附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