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練習太極推手要注意這些

太極推手式太極拳中重要的近戰搏擊技能, 練習太極推手是每個練習太極拳的人的必然, 那麼你知道在練習太極推手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嗎?怎樣練習太極推手呢?不清楚就趕緊跟我來學習一下吧!

練習太極推手要注意的問題

其一, 要明確推手的目的是什麼。 要知道, 我們推手的根本目的, 不是為推而推, 而是要為實戰服務的, 推手是培養在雙方有肢體接觸的情況下, 控制對手並打擊對手的能力。 但是, 因為推手確實具有安全、易行的特點, 所以, 推手較之實戰而言, 要更為普及一些, 也更容易推廣一些。

但是, 不管是任何時候, 我們也不要因為是在推手而忘記了我們練習推手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這一點務必牢記。

其二, 推手的原則與實戰是一樣的道理, 實戰講你打你的, 我打我打, 我自己推手體會是你推你的, 我推我推, 不要讓對方牽著自己的鼻子走, 感覺有了空隙就要果斷發力, 即使發不對也要發。 一般講, 練太極的與意拳推手, 大都不是很適應,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感覺意拳的勁太冷了, 比較快, 也比較脆, 有的呢, 還固執的認為意拳推手不是推手, 按他們太極推手的規則這屬於是犯規, 也就是說, 這不是推手, 而是斷手。 其實, 這是彼此對推手目的認識不同的原因, 目的不同, 訓練的手段和方式也就有所區別了,

正如我們前面所講, 意拳的推手不是為推手而推手, 而是要為真正的實戰服務。 所以, 初期與練太極的朋友推手, 最好不要受對方的牽制, 也就是不要過多與他在那裡糾纏, 如果那樣的話, 你就真的是在那裡揉手劃圈了, 要知道太極裡聽勁好的人很多, 說實話, 你未必就有別人的聽勁好。

其三, 推手要當發則發, 特別是自己要積極的運動起來, 在自己運動的同時, 也要盡可能的把對方調動起來, 不要死死的站在那裡, 要知道太極裡面定步推手功夫好的不少, 在運動中尋找空隙, 把握時機, 這是意拳推手和實戰的特長, 如果能做到連續發力那就更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 很多練太極的朋友都不是很注意自身重要部位的防守,

比如面部和胸部, 這很可能是太極推手規則的原因, 便他們當中很多人養成了貼身摟抱的習慣, 這也可以說成是因為習慣了, 所以才敢這樣做了, 但真正實戰起來, 這樣做是萬萬不能的, 是要吃大虧的, 這也可以說是我給練太極的朋友提出的一點建議吧。 在實際推手中, 一旦你對他這些部位有了威脅, 即使你不能將其發出, 他也不敢輕易的進步貼身, 所以, 我們講要見空即發, 手下不留情, 當然事先還是彼此約定一些簡單的規則比較好, 以免傷了大家的和氣。

其四, 推手時, 當別人架子比較低, 你同樣也要把自己的架子放低, 甚至比對方還低, 但前提是不要影響到你的快速運動, 不然把自己擺得高高的, 你肯定要吃虧,

當然你運動足夠迅速的話, 即使架子高一點, 問題也不是很大。 所以, 意拳之所以有伏虎樁、大勢撐托樁等這樣的低式樁法, 為的就是能夠應付這樣的特殊情況, 這裡面也包括了身形較低時的具體應用。

其五, 推手並不完全就是用手在推, 而是要更多的利用自己的小臂, 這一點很重要, 要學會把自己的雙手從肢體的接觸中解放出來, 盡可能多的用小臂尤其是自己的小臂後半段, 也就是靠近肘的位置與對方接觸, 這樣做既省力, 也易於保持間架, 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雙手在推手中的作用, 特別是雙手腕的變化, 師父講推手要學會“耍手腕”, 就是這個道理。

其六, 推手要有推手的規矩, 很多時候, 推手很容易形成相互摟抱而演變成了摔跤的形式,

在實際練習時, 大家要盡可能的避免出現相互摟抱的情況, 在實際推手時, 大家也要講好這樣的規矩, 既不要摟抱, 更不要摔跤, 如果對方不守這樣的規矩, 非要摟你, 抱你, 摔你, 這種情況下, 比較適當的方式是中止推手, 俗話說“大家玩不到一塊兒”, 倘若對方實在是不想罷手, 不講規矩, 對不起, 解決事情的最好方式, 只能是他摔他的, 你打你的, 他摔你打, 看究竟是誰占了誰的便宜。

練習太極推手不但要注意上面的問題, 還有實用的練習技巧↓↓↓↓↓

總之, 無論與什麼門派的朋友推手, 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其實這也有一個自身功夫提高的過程, 不必過多計較平時的得失, 面子一點兒也不重要, 輸贏也是經常的事情,一定要多交流,多實踐,多推,多做,還要多總結,特別是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毛病,這樣練功夫你不長都難。

至於說有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那還得是手把手的講解和示範,反復進行喂勁的練習,有了體會再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如是方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太極推手的練習方法

推手歌,原名打手歌,不知為何時、何人所作。雖只六句,但對推手的道理和方法有原則性的指導意義。為學好推手,我們應當先學習、體會這首歌。我根據洪師所偉的拳理拳法,對歌詞逐句加以解釋,以免初學者有所不解,或者誤解。

棚、履、擠、按須認真:頭一句先說出推手的四個手法,須要認真地進行。本來容易明白,但因在太極推手中,手有八法,為什麼只說棚履擠按,而不提采列肝靠?我認為棚履擠按是太極拳手部的常法,認真地弄明白這四個手法之後,加功練習,采列肘靠四法,在因敵變化中略加變化,便自然會用。

文中提出“認真”二字,是有深刻意義的。我認為,並不是要求學者認真一心求勝,將對方發出或者跌傷,而是要求學者細心認真地弄清棚履擠按的規矩,即關於棚履擠按有什麼作用,手腳動作方向配合的如何,怎樣變化,都要認真地學對弄明。試驗後感覺如何,勝是怎麼勝的、敗是怎麼敗的,應當找出原因何在,而加以發揚或糾正。

上下相隨人難進:太極拳是整體運動,如同一部精密的儀器,各個軸輪一動無有不動。上一句只講到上盤的四個手法。但手的上邊還有頂勁的虛領,眼法的顧盼。下盤固然指的腳,但更重要的是襠勁的松沉,膝部的提落,步法的變化進退,不但要求手腳上下相隨,而且若不強調中間腰部的左右適度旋轉,還是僵死不靈的,所以“相隨”二字是指周身而言的。能掌握軀幹上、中、下的配合協調,則對方自難進身。

任他巨力來打我:這句話強調對方用大力來打我,那四兩撥千斤是什麼意思呢↓↓↓↓↓

牽動四兩撥千斤

這句話是從上句連貫而講的。假如有人用力來打我,我對付來力的方法,應當順勢牽動他,則用四兩的力可以牽動千斤的力。話雖如此說,我們用什麼方法牽動他,牽動他什麼部位,怎麼撥法,撥對方何處,都是我們研究的要點。根據洪師的講解和試驗,我方知是牽動對方的重心,重心一旦推動平衡,則以四兩的小力,亦可使千斤之力隨勢化去。牽動的方法,以步法為主。陳鑫先生說:“手到步不到,發人不巧妙,手到步也到,發人如薅草。”武禹襄的《太極十三勢行功心解》也說:“如同將物掀起、而加以失傳之力,斯其根自斷。”這些話都是牽動對方的方法,可惜都說的不完全。我認為進攻的腳要比手先到,但到達什麼部位,則更為重要。

陳式進腿、分套襯二法,不論套襯,都應緊貼對方前腿。這也是“如物掀起”時,必先用杠子或手插進所掀物件的下邊,然後才能變動它的重心而“掀起”來。“加之挫之力”,就是向不同方向的“撥”法。所以對這一句話的“牽動”應從步法下功夫,產生牽動重心的效果,然後加上手的撥法,以配合步。但撥的方向,一定要對準對方的軀幹中心,視其步子的方向、而向其後外方撥動。例如對方左步在前,則向左後外撥;右步在前,則向右後撥動。但還要注意,對方原是用巨力來打,才能用以上 法牽動。並非對方不動、而我硬用手去勉強牽他。因為太極拳的原則是“因敵變化”。彼不動我亦不動,彼微動我隨動。

引進落空合即出

這句話是以第三句“任他巨力來打我”而繼續講的。由於他來打我,我就隨勢引進。引進的方向還是以來勁的方向為准。他偏向我右方,我便向右引進;他偏向我左方,我便向左方引進。來勁偏高便用采法;來勁在中間便用履法。但是怎樣能使之落空,卻須適當地運用纏法自轉的順逆以配合公轉的大小。

“合即出”的“合”是什麼意思?我認為這是指雙方的著力點碰到一起,所以叫作“合”。力點和力點碰到一起,豈不成了頂勁?我認為,對方直來攻我,我向左或右自轉撥轉來力,使之落空而出,這是我用旋轉的點接觸來力直進的點,是不會出現頂勁的。

粘黏連隨不丟頂

這句講的是推手的方法和用勁的原則。實則也是太極拳的原則。“粘黏”是講勁好似膠漆那樣,只要雙方接觸上,就像碰到膠漆,而無法脫離。“連隨”是動作的方法。為了粘,便須用隨法。為了粘的黏,便須用連法。陳鑫先生用螺絲釘擰到木器上無法硬拔出來的比喻,最能表明纏法的粘黏形象。不能硬拔出來,說明“不丟”;螺旋前進,說明“不頂”。所以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是推手、散手的精髓,它不但部分肢體有這種勁,周身都要練出這種勁來,並適當地掌握,運用任何著法。不習陳式者不懂纏法是當然的。習陳式有年者,亦往往誤解為必須同時纏繞對方,甚至說:“纏絲勁不過是個形容詞。”洪師每每談到這個問題,都為陳式太極拳的前途擔憂。

結語:太極推手是太極拳重要的一部分,練習太極推手是練習太極拳的必然,練習太極推手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不求甚解,否則終究難有所成。

輸贏也是經常的事情,一定要多交流,多實踐,多推,多做,還要多總結,特別是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毛病,這樣練功夫你不長都難。

至於說有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那還得是手把手的講解和示範,反復進行喂勁的練習,有了體會再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如是方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太極推手的練習方法

推手歌,原名打手歌,不知為何時、何人所作。雖只六句,但對推手的道理和方法有原則性的指導意義。為學好推手,我們應當先學習、體會這首歌。我根據洪師所偉的拳理拳法,對歌詞逐句加以解釋,以免初學者有所不解,或者誤解。

棚、履、擠、按須認真:頭一句先說出推手的四個手法,須要認真地進行。本來容易明白,但因在太極推手中,手有八法,為什麼只說棚履擠按,而不提采列肝靠?我認為棚履擠按是太極拳手部的常法,認真地弄明白這四個手法之後,加功練習,采列肘靠四法,在因敵變化中略加變化,便自然會用。

文中提出“認真”二字,是有深刻意義的。我認為,並不是要求學者認真一心求勝,將對方發出或者跌傷,而是要求學者細心認真地弄清棚履擠按的規矩,即關於棚履擠按有什麼作用,手腳動作方向配合的如何,怎樣變化,都要認真地學對弄明。試驗後感覺如何,勝是怎麼勝的、敗是怎麼敗的,應當找出原因何在,而加以發揚或糾正。

上下相隨人難進:太極拳是整體運動,如同一部精密的儀器,各個軸輪一動無有不動。上一句只講到上盤的四個手法。但手的上邊還有頂勁的虛領,眼法的顧盼。下盤固然指的腳,但更重要的是襠勁的松沉,膝部的提落,步法的變化進退,不但要求手腳上下相隨,而且若不強調中間腰部的左右適度旋轉,還是僵死不靈的,所以“相隨”二字是指周身而言的。能掌握軀幹上、中、下的配合協調,則對方自難進身。

任他巨力來打我:這句話強調對方用大力來打我,那四兩撥千斤是什麼意思呢↓↓↓↓↓

牽動四兩撥千斤

這句話是從上句連貫而講的。假如有人用力來打我,我對付來力的方法,應當順勢牽動他,則用四兩的力可以牽動千斤的力。話雖如此說,我們用什麼方法牽動他,牽動他什麼部位,怎麼撥法,撥對方何處,都是我們研究的要點。根據洪師的講解和試驗,我方知是牽動對方的重心,重心一旦推動平衡,則以四兩的小力,亦可使千斤之力隨勢化去。牽動的方法,以步法為主。陳鑫先生說:“手到步不到,發人不巧妙,手到步也到,發人如薅草。”武禹襄的《太極十三勢行功心解》也說:“如同將物掀起、而加以失傳之力,斯其根自斷。”這些話都是牽動對方的方法,可惜都說的不完全。我認為進攻的腳要比手先到,但到達什麼部位,則更為重要。

陳式進腿、分套襯二法,不論套襯,都應緊貼對方前腿。這也是“如物掀起”時,必先用杠子或手插進所掀物件的下邊,然後才能變動它的重心而“掀起”來。“加之挫之力”,就是向不同方向的“撥”法。所以對這一句話的“牽動”應從步法下功夫,產生牽動重心的效果,然後加上手的撥法,以配合步。但撥的方向,一定要對準對方的軀幹中心,視其步子的方向、而向其後外方撥動。例如對方左步在前,則向左後外撥;右步在前,則向右後撥動。但還要注意,對方原是用巨力來打,才能用以上 法牽動。並非對方不動、而我硬用手去勉強牽他。因為太極拳的原則是“因敵變化”。彼不動我亦不動,彼微動我隨動。

引進落空合即出

這句話是以第三句“任他巨力來打我”而繼續講的。由於他來打我,我就隨勢引進。引進的方向還是以來勁的方向為准。他偏向我右方,我便向右引進;他偏向我左方,我便向左方引進。來勁偏高便用采法;來勁在中間便用履法。但是怎樣能使之落空,卻須適當地運用纏法自轉的順逆以配合公轉的大小。

“合即出”的“合”是什麼意思?我認為這是指雙方的著力點碰到一起,所以叫作“合”。力點和力點碰到一起,豈不成了頂勁?我認為,對方直來攻我,我向左或右自轉撥轉來力,使之落空而出,這是我用旋轉的點接觸來力直進的點,是不會出現頂勁的。

粘黏連隨不丟頂

這句講的是推手的方法和用勁的原則。實則也是太極拳的原則。“粘黏”是講勁好似膠漆那樣,只要雙方接觸上,就像碰到膠漆,而無法脫離。“連隨”是動作的方法。為了粘,便須用隨法。為了粘的黏,便須用連法。陳鑫先生用螺絲釘擰到木器上無法硬拔出來的比喻,最能表明纏法的粘黏形象。不能硬拔出來,說明“不丟”;螺旋前進,說明“不頂”。所以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是推手、散手的精髓,它不但部分肢體有這種勁,周身都要練出這種勁來,並適當地掌握,運用任何著法。不習陳式者不懂纏法是當然的。習陳式有年者,亦往往誤解為必須同時纏繞對方,甚至說:“纏絲勁不過是個形容詞。”洪師每每談到這個問題,都為陳式太極拳的前途擔憂。

結語:太極推手是太極拳重要的一部分,練習太極推手是練習太極拳的必然,練習太極推手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不求甚解,否則終究難有所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