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太極拳胯的運動形式有哪些

太極拳對修習者身體有著較高的要求, 胯是連接人體上下的“中樞”, 那麼你知道在太極拳中胯要怎麼練習麼?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一、縮胯

縮胯是由前腳至後腳的髖骨和肌肉韌帶向後向內收縮, 與腰腿合胯為一, 而不是屈胯凸臀。 縮胯在以守為攻(前半部分為防守, 後半部分為進攻)的動作中運用較多。 一般情況下前半部分做縮胯動作, 既能形成身整退化, 又能使下盤穩于泰山, 並為後半部分進攻發勁提供足夠的動力距。 縮胯用於如封似閉、倒卷猴、海底針, 或是其他弓步轉為半馬步的動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鬆腹股溝的狀態下, 髖骨和肌肉韌帶向下落。 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 在胯關節鬆開時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體松沉至湧泉穴, 胯以上肢體向上領勁(即虛領頂勁)。 要落胯沉穩與腳蹬腰發協調順達, 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反彈力, 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將勁道作用於目標上, 產生預期的發放效果。 落胯應是放鬆境界的層次, 而非表面姿勢的技巧。 因為技巧無論多高, 擺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習慣本能地去頂。 然而進入松透的落胯, 外力進來不是被吞入身體, 就是被輕鬆化掉。 接勁就是落胯, 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於攬雀尾、栽捶、指襠捶等動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礎上, 臀再加點下墜的意思。

下墜的時候胯不能挺出去。 坐胯時立身中正, 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蓋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兒, 實腳尖有回扣之意。 要體悟下肢在放鬆狀態下的對拉, 要領做對了, 腳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會有沉脹的感覺。 化勁首以松腰坐胯, 以腰松沉之轉動為主。 坐胯用於攬雀尾、高探馬等動作。

四、塌胯

塌胯, 在求髖關節的靈活, 特別是在立身中正身體下的靈活。 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 所謂氣沉丹田、松腰塌胯、開襠、沉氣等等說法, 都不過是在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 在髖關節靈活之後, 再加以腰部的旋轉自如, 才可能化解對方的來力, 安穩不敗。 一般化勁功夫不好的人, 大多是沒有經過嚴格的塌胯訓練,

髖關節未能松柔靈活的結果。 ”運用弓步時先落胯, 後塌胯。 塌胯時腰背部、臀部肌肉放鬆, 胯骨自然下垂, 胯骨與腳底湧泉穴形成弓式, 發勁時松腰塌胯, 人就跌出去了。 塌胯用於摟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動作。

五、開胯

它不是指廣義的開胯, 而是狹義的開胯, 是指左右兩胯的對拉鬆開, 膝蓋外展。 胯的對拉鬆開是以意氣帶動形體, 是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內藏勻勁的繃松, 不是鬆懈式機械的拉開。 開胯後, 其勢產生一種既沉穩又靈活的彈力, 與意念一起形成整體勁。 開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 不宜延時僵滯。 開胯用於單鞭掌、扇通臂等動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組成胯關節的各部分向命門穴至會陰穴之間聚合, 與腰和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做好合胯能使身勢整體穩固, 若與意、氣、勁合理配合, 必然使根基如泰嶽之穩固。 合胯是從外向裡合, 不是胯關節自身的緊縮和僵死。 合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 不宜延時僵滯;合胯化勁時則相機慢些, 合至對方來勁化淨即可。 合胯用於打虎勢、彎弓射虎等動作。

七、轉胯

轉胯是指前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沿水準方向由內轉外或由外轉內的狀態, 用於進、退行步時中間過渡的提腳動作, 或在直勁轉橫勁、橫勁轉直勁的動作。 若是行步時轉胯就是以胯領起虛腳提起邁出, 前實腳轉胯的幅度以轉至後腳跟、後腳掌、後腳趾先後提起離地之時為准。 轉多了會使身勢歪扭而影響重心, 轉少了則提腳不自然, 要周身協調。

實腳沉穩, 虛腳輕靈。 拳諺說“腰胯微轉鳥難飛”, 既強調了腰胯在技擊發化勁時的重要性, 也說明了部分動作最終的勁力是由身體單側作用到目標上, 在完成技擊過程中, 胯關節為了協調整體動作的完成, 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胯動作。

八、旋胯

旋胯是指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沿立圓方向由下轉上的狀態, 用於橫向行步中間過渡時的提腳、收腳動作。 譬如雲手、十字手等動作。 旋胯就是以胯領起虛腳提起橫向移步靠攏或邁出, 虛腳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腳跟、腳掌、腳趾先後提起離地之時為好。 旋多了會使身勢變形而影響重心的穩定度, 旋少了則提腳不順。 要周身協調, 實腳沉穩, 虛腳輕靈。

九、脫胯

脫胯是指髖臼和股骨頭好似脫開一樣的感覺, 故有“胯松欲脫”之說,用於右左分腳、踢腳、蹬腳等動作。太極拳的起腳擊打動作主要是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髖關節來完成,又有胯關節周圍的韌帶、髂骨股韌帶、恥骨囊韌帶、坐骨囊韌帶等和腰肌、腹肌、盆帶肌、大腿肌等輔助完成,不同的腳打動作是一個複雜的協調工作。踢腳或蹬腳時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腳尖或腳跟,以腳的末端上領,這樣做法可以減少胯關節的支配意識,無意間就把胯關節放鬆了。還要做好整個身勢的虛實變換,若能配合丹田內氣發放則效果更好。

十、提胯

提胯是指實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下松沉,同時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爭的松胯狀態。用於提手上勢、金雞獨立等動作。提胯利用上下折疊的勁道,能較好地傳遞地面反作用力,達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來打擊對方。

十一、送胯

送胯亦俗稱跟胯,指對應前腳膝關節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應意念命門穴把胯側前送去,或者想著骶骨托起胯關節向側前推去,此時注意放鬆會陰穴和腹股溝、膝關節,讓腰、胯、腿的肌肉、韌帶恰到好處。送胯前腳是虛腳有虛腳的用法,是實腳亦有實腳的用法,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間過渡動作不一樣。由胯將勁力傳達至腰部,以爆發內勁將對方擊打、發放,如果送胯動作做成縮胯(除了用於引化的縮胯之外),會使胯關節本身及附著在胯關節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韌帶出現負功,將起於腳的部分氣力在胯關節處被抵消或改變方向,錯失機會和勢能,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擊打、發放效果。恰到好處地送胯,是得機得勢的表現。送胯用於斜飛勢、白蛇吐信、邊化邊發的動作等等。

“胯”是人體下肢三大關節之一,是下肢三節之根,胯關節是腰與腿連接的重要樞紐。胯的技擊作用很大。拳論日:“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腰與腿的靈活性關鍵在於練好胯關節。因此,有經驗的拳師講“得機勢應求腰胯”。胯的作用表現在:它可以調節上下肢協調,是行氣主要關卡,是產生爆發力的源泉,是體重的承擔者,是技擊進攻的武器。怎樣把握好胯關節呢?

一、研究胯與其他關節的關係

練太極拳要求襠要開,圓撐、虛撐、虛靈,實質上是對胯骨的要求,若要開襠,胯根必須鬆開撐圓。胯不開,襠為人字夾襠。既不能承受體重的重壓,又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上下肢必然變為呆滯,特別是對腰軸的旋轉影響很大,影響爆發力的產生。要使腰胯旋轉一致,必須做到塌腰,脊柱骨節相對松沉。肋骨下的腹機要放鬆,這樣使體重落到胯骨之上。進行運動時,只須注意胯的旋轉,就能帶動腰部的旋轉。下肢的外撇裡扣,也全憑胯關節的松活圓轉,上下肢的靈活性全靠胯的領帶。拳勢中腰胯的平行旋轉甚多,發力就是在胯的旋轉速度加快時產生。引化來力也只須松轉而避之。

拳諺講:“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動鳥難飛。”看似強調襠勁,實際是對胯的旋轉的強調,只要久練胯的松沉、圓轉,速度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鳥飛之速。臀擊和髖擊是直接使用的技術。臀部訓練要求“斂臀”與“泛臀”兩者辯證訓練。斂臀是為了內氣團聚,通過靜勢的收斂臀部、提肛托腹的動作,才能使“氣沉丹田”。

初練時,可儘量放鬆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輕輕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後,再輕輕向前向裡收斂。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來,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來那樣。斂臀須與塌腰、松胯、屈膝、開襠、圓襠、提肛等要求有機結合起來,這門功夫才能增進。臀部的技擊作用是平素練出來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擊要見機而用。臀擊是對付背後敵方而用的。要移步進身,將臀部貼緊對方小腹,配合手法,俯身將臀部上挑,發短暫的寸勁,使對方從我背後前翻倒地,如“閃通背”“裹變炮”“進步栽捶”等。臀部也可乘勢猛坐身後敵方的髖部或膝關節,使之疼痛倒地。用時應注意貼身猛轉,寸勁擊發,力點要准,速度要快,配合恰當,切記發後即收,保持內氣團聚。用好腿關節,全憑胯根轉。胯的纏絲行氣法是,逆纏絲胯催膝,膝促足,呼氣併發勁;順纏絲,胯帶膝,膝牽足,吸氣並蓄勢。

二、胯的單勢練法

1、轉腰胯功 ①兩腿站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塌腰落胯,胯根撐開而松沉。膝微屈,兩眼平視,意念集中在胯根。 ②雙手上升於腹前,兩手背朝前,手心向身體,兩中指相對,兩手距離約一拳,在臍部前,成摟抱狀。 ③下肢不動,兩腳平實踏地,要以胯帶腰先向左側旋轉,雙手姿勢固定,向左後方轉到最大限度為止。 ④上下肢不變,再以胯帶腰,從左側反轉回來,向右側後方旋轉,轉到最大限度為止,這樣反復練習20遍。

2、開合胯功 ①立正姿勢起勢,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兩膝微屈,頂頭懸,沉肩塌腰落胯。 ②上肢不變,先提左腿松胯,重心移在右腿上,松胯。左胯旋轉裡合,左腳尖領勁,合後左腳尖點地成虛步;然後,再鬆開左胯,腳尖領勁外撇落地,在右腳前約一尺距離,左右腳尖方向相反,方向都朝外,踩在同一直線上。 ③接上勢,重心放在左腿上,松胯提右腿,右腳尖領勁,以胯帶腰,體向左側旋轉裡合,右腳尖點地成虛步。 ④接上勢,以胯帶腰帶腿,腳尖領勁,外撇旋轉,松胯落腳,兩腳距離約一尺,重心移到右腿之上,兩腳尖方向相反,同踩一條直線,反復訓練20遍。

3、高踢腿功從立正姿勢開始。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踢左腿,胯鬆開高踢,先腳尖朝下勾,腳面伸展踢,再腳尖朝上勾踢。先左後右,儘量使胯骨鬆開,筋、骨、皮同時放鬆拉長,這樣反復高踢,左右各10次。

4、擺腳轉胯立正姿勢開始。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左高踢腿,不落再向外側擺擊。與體側旁齊,再下落還原位。踢時腰要鬆開,通過擺腳旋轉,拉長胯旁肌肉。先左後右,反復訓練,左右各數遍。

5、跌岔開胯 ①立正姿勢開始,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落胯屈腿微蹲。 ②兩手握拳交叉於襠前為下十字手,上肢軀幹正直松沉,先橫出左腿,左拳與腿橫伸同步。右拳上掤于頂,左腳尖上翹,腳跟後側全都鋪地,右膝屈彎成90度,裡側落地,開胯,臀部完全著地。 ③上肢左拳隨前弓腿前穿,左腳後跟與右腳裡側同時用力蹬地,把身體撐起,頭部要領勁。成左弓步時,再變右勢,以左胯為軸,體向右旋轉跌岔,臀部、右腳後側、左腳裡側都同時著地。右拳隨右腿前伸,左拳畫弧上掤,眼視前方,這樣反復練習,左右各10遍。

6、旋轉臀胯 ①身體自然站立,兩足距離略比肩寬,足尖朝前,兩眼平視,虛領頂勁,沉肩垂肘,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松腰落胯,襠開圓,膝微屈,兩腳平行朝前,平實踏地。 ②接上勢,意導胯臀向左向前,順時針旋轉胯臀,要儘量畫圓,向前轉收臂,向後轉臀,順時針轉10圈,然後逆時針轉10圈。

三、走架訓練胯勁

練拳架時,在體力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加大運動量,身體下蹲前進、後退時邁步要大。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時,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兩胯根要始終保持窩形;邁步時,實足的胯根要微向裡抽旋而下沉,腰胯同時旋轉。要做到外三合,有時錯對相合,有時同步相合,上下保持一條直線。移重心時,實腿胯要松沉屈折,另一腿要放鬆隨腰轉前提,先合胯,後開胯。定勢時虛實分明,先塌腰,後收斂臀,胯再放鬆,胯襠既開又合,保持骶骨有力。要注意的是,胯為核心,先注意上下一整體旋轉,再研究上下肢非同步旋轉的配合。

總之,腰襠要密切協調配合,活腰應松襠松胯,塌腰應開襠開胯落胯,擰腰應扣襠轉胯。只要靈活地掌握了胯關節的開合、松沉、旋轉,腰襠勁的耐力、彈力、爆發力就能產生,這樣才能悟出太極拳技擊之奧妙。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對太極拳中胯的運行方式應該有了足夠的瞭解,太極拳練習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難有所成!

故有“胯松欲脫”之說,用於右左分腳、踢腳、蹬腳等動作。太極拳的起腳擊打動作主要是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髖關節來完成,又有胯關節周圍的韌帶、髂骨股韌帶、恥骨囊韌帶、坐骨囊韌帶等和腰肌、腹肌、盆帶肌、大腿肌等輔助完成,不同的腳打動作是一個複雜的協調工作。踢腳或蹬腳時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腳尖或腳跟,以腳的末端上領,這樣做法可以減少胯關節的支配意識,無意間就把胯關節放鬆了。還要做好整個身勢的虛實變換,若能配合丹田內氣發放則效果更好。

十、提胯

提胯是指實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下松沉,同時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爭的松胯狀態。用於提手上勢、金雞獨立等動作。提胯利用上下折疊的勁道,能較好地傳遞地面反作用力,達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來打擊對方。

十一、送胯

送胯亦俗稱跟胯,指對應前腳膝關節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應意念命門穴把胯側前送去,或者想著骶骨托起胯關節向側前推去,此時注意放鬆會陰穴和腹股溝、膝關節,讓腰、胯、腿的肌肉、韌帶恰到好處。送胯前腳是虛腳有虛腳的用法,是實腳亦有實腳的用法,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間過渡動作不一樣。由胯將勁力傳達至腰部,以爆發內勁將對方擊打、發放,如果送胯動作做成縮胯(除了用於引化的縮胯之外),會使胯關節本身及附著在胯關節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韌帶出現負功,將起於腳的部分氣力在胯關節處被抵消或改變方向,錯失機會和勢能,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擊打、發放效果。恰到好處地送胯,是得機得勢的表現。送胯用於斜飛勢、白蛇吐信、邊化邊發的動作等等。

“胯”是人體下肢三大關節之一,是下肢三節之根,胯關節是腰與腿連接的重要樞紐。胯的技擊作用很大。拳論日:“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腰與腿的靈活性關鍵在於練好胯關節。因此,有經驗的拳師講“得機勢應求腰胯”。胯的作用表現在:它可以調節上下肢協調,是行氣主要關卡,是產生爆發力的源泉,是體重的承擔者,是技擊進攻的武器。怎樣把握好胯關節呢?

一、研究胯與其他關節的關係

練太極拳要求襠要開,圓撐、虛撐、虛靈,實質上是對胯骨的要求,若要開襠,胯根必須鬆開撐圓。胯不開,襠為人字夾襠。既不能承受體重的重壓,又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上下肢必然變為呆滯,特別是對腰軸的旋轉影響很大,影響爆發力的產生。要使腰胯旋轉一致,必須做到塌腰,脊柱骨節相對松沉。肋骨下的腹機要放鬆,這樣使體重落到胯骨之上。進行運動時,只須注意胯的旋轉,就能帶動腰部的旋轉。下肢的外撇裡扣,也全憑胯關節的松活圓轉,上下肢的靈活性全靠胯的領帶。拳勢中腰胯的平行旋轉甚多,發力就是在胯的旋轉速度加快時產生。引化來力也只須松轉而避之。

拳諺講:“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動鳥難飛。”看似強調襠勁,實際是對胯的旋轉的強調,只要久練胯的松沉、圓轉,速度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鳥飛之速。臀擊和髖擊是直接使用的技術。臀部訓練要求“斂臀”與“泛臀”兩者辯證訓練。斂臀是為了內氣團聚,通過靜勢的收斂臀部、提肛托腹的動作,才能使“氣沉丹田”。

初練時,可儘量放鬆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輕輕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後,再輕輕向前向裡收斂。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來,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來那樣。斂臀須與塌腰、松胯、屈膝、開襠、圓襠、提肛等要求有機結合起來,這門功夫才能增進。臀部的技擊作用是平素練出來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擊要見機而用。臀擊是對付背後敵方而用的。要移步進身,將臀部貼緊對方小腹,配合手法,俯身將臀部上挑,發短暫的寸勁,使對方從我背後前翻倒地,如“閃通背”“裹變炮”“進步栽捶”等。臀部也可乘勢猛坐身後敵方的髖部或膝關節,使之疼痛倒地。用時應注意貼身猛轉,寸勁擊發,力點要准,速度要快,配合恰當,切記發後即收,保持內氣團聚。用好腿關節,全憑胯根轉。胯的纏絲行氣法是,逆纏絲胯催膝,膝促足,呼氣併發勁;順纏絲,胯帶膝,膝牽足,吸氣並蓄勢。

二、胯的單勢練法

1、轉腰胯功 ①兩腿站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塌腰落胯,胯根撐開而松沉。膝微屈,兩眼平視,意念集中在胯根。 ②雙手上升於腹前,兩手背朝前,手心向身體,兩中指相對,兩手距離約一拳,在臍部前,成摟抱狀。 ③下肢不動,兩腳平實踏地,要以胯帶腰先向左側旋轉,雙手姿勢固定,向左後方轉到最大限度為止。 ④上下肢不變,再以胯帶腰,從左側反轉回來,向右側後方旋轉,轉到最大限度為止,這樣反復練習20遍。

2、開合胯功 ①立正姿勢起勢,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兩膝微屈,頂頭懸,沉肩塌腰落胯。 ②上肢不變,先提左腿松胯,重心移在右腿上,松胯。左胯旋轉裡合,左腳尖領勁,合後左腳尖點地成虛步;然後,再鬆開左胯,腳尖領勁外撇落地,在右腳前約一尺距離,左右腳尖方向相反,方向都朝外,踩在同一直線上。 ③接上勢,重心放在左腿上,松胯提右腿,右腳尖領勁,以胯帶腰,體向左側旋轉裡合,右腳尖點地成虛步。 ④接上勢,以胯帶腰帶腿,腳尖領勁,外撇旋轉,松胯落腳,兩腳距離約一尺,重心移到右腿之上,兩腳尖方向相反,同踩一條直線,反復訓練20遍。

3、高踢腿功從立正姿勢開始。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踢左腿,胯鬆開高踢,先腳尖朝下勾,腳面伸展踢,再腳尖朝上勾踢。先左後右,儘量使胯骨鬆開,筋、骨、皮同時放鬆拉長,這樣反復高踢,左右各10次。

4、擺腳轉胯立正姿勢開始。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左高踢腿,不落再向外側擺擊。與體側旁齊,再下落還原位。踢時腰要鬆開,通過擺腳旋轉,拉長胯旁肌肉。先左後右,反復訓練,左右各數遍。

5、跌岔開胯 ①立正姿勢開始,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落胯屈腿微蹲。 ②兩手握拳交叉於襠前為下十字手,上肢軀幹正直松沉,先橫出左腿,左拳與腿橫伸同步。右拳上掤于頂,左腳尖上翹,腳跟後側全都鋪地,右膝屈彎成90度,裡側落地,開胯,臀部完全著地。 ③上肢左拳隨前弓腿前穿,左腳後跟與右腳裡側同時用力蹬地,把身體撐起,頭部要領勁。成左弓步時,再變右勢,以左胯為軸,體向右旋轉跌岔,臀部、右腳後側、左腳裡側都同時著地。右拳隨右腿前伸,左拳畫弧上掤,眼視前方,這樣反復練習,左右各10遍。

6、旋轉臀胯 ①身體自然站立,兩足距離略比肩寬,足尖朝前,兩眼平視,虛領頂勁,沉肩垂肘,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松腰落胯,襠開圓,膝微屈,兩腳平行朝前,平實踏地。 ②接上勢,意導胯臀向左向前,順時針旋轉胯臀,要儘量畫圓,向前轉收臂,向後轉臀,順時針轉10圈,然後逆時針轉10圈。

三、走架訓練胯勁

練拳架時,在體力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加大運動量,身體下蹲前進、後退時邁步要大。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時,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兩胯根要始終保持窩形;邁步時,實足的胯根要微向裡抽旋而下沉,腰胯同時旋轉。要做到外三合,有時錯對相合,有時同步相合,上下保持一條直線。移重心時,實腿胯要松沉屈折,另一腿要放鬆隨腰轉前提,先合胯,後開胯。定勢時虛實分明,先塌腰,後收斂臀,胯再放鬆,胯襠既開又合,保持骶骨有力。要注意的是,胯為核心,先注意上下一整體旋轉,再研究上下肢非同步旋轉的配合。

總之,腰襠要密切協調配合,活腰應松襠松胯,塌腰應開襠開胯落胯,擰腰應扣襠轉胯。只要靈活地掌握了胯關節的開合、松沉、旋轉,腰襠勁的耐力、彈力、爆發力就能產生,這樣才能悟出太極拳技擊之奧妙。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對太極拳中胯的運行方式應該有了足夠的瞭解,太極拳練習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難有所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