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血壓高一點沒關係
許多人認為年紀大了, 血壓高一點沒什麼關係。 大量研究證實, 血壓即使稍微高一點, 心血管病的危險性也會明顯增加, 特別是收縮壓, 也就是平時說的“高壓”, 其增高的危害性遠大於舒張壓的增高。 當然, 舒張壓最好是控制在90以內。
2、憑症狀服藥
高血壓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則, 就是“堅持用藥, 不要隨便停藥”。 但是有許多患者, 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在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的時候, 才臨時吃些降壓藥, 沒有症狀時, 就不在意或誤認為自己血壓正常了, 就不吃藥。 顯然, 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3、 血壓一降立即停藥
“是藥三分毒”這一觀念對高血壓人群的影響太深, 患者總是認為, 能不服藥就最好不服藥。 所以, 病人在服用降壓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 血壓一旦降至正常, 即自行停藥, 停藥後血壓又升高, 便再次使用藥物降壓。 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 而且由於血壓的大幅度波動, 會更容易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併發症, 如腦出血等。 事實上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 只有長期堅持服藥, 將血壓穩定地控制在合適的水準才能有效減少其危害。
4、中藥比西藥安全
有很多人比較信中醫,
5、盲信偏方自行服藥
不少患者喜歡搞偏方、驗方治療, 亂吃藥亂用降壓器具, 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降壓帽、鞋墊和其他保健品之類, 使用後不但不能治療高血壓, 反而會因為這個“保健減壓”而延誤了去醫院治療的時機。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 千萬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壓的偽科學所蒙蔽,
6、目標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實上各個病人的年齡、臟器功能情況有所不同, 降壓目標值是有所不同的, 越是有併發症的人群, 血壓的達標值也越嚴格。 比如, 普通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嚴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腎病病人的血壓應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縮壓則要求降至150mmHg以下, 如能耐受, 可以進一步降低。 由此可見, 不同人群、不同年齡的血壓達標值不同, 血壓究竟降至多少為宜, 因人而宜, 應聽從醫生建議。
7、 只吃降壓藥就沒問題
高血壓的病因很多, 如肥胖、攝鹽過多、缺乏活動、心理緊張等都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 因此, 治療也需要採取綜合性的措施,
99藥劑師溫馨提示在選擇服用適當的藥物的同時, 還要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宜少鹽低脂, 適當參加文體活動, 避免情緒激動, 保證充足睡眠, 肥胖者應減輕體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