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湯其實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 但是因為我們是中醫從業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 大多數的人群是不會知道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的。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理中湯的形態特徵吧, 説明我們更好的認識瞭解它。 大家一起瞭解一下吧, 說不定會對你有幫助哦。
理中湯1
【來源】《萬病回春》卷二。
【組成】砂仁 乾薑(炒) 蘇子 厚朴(薑汁炒) 官桂 陳皮 甘草(炙)各3克 沉香 木香各1.5克(水磨入)
【用法】上藥銼為一劑。 加生薑3片, 水煎, 磨沉香、木香同服。
【主治】寒喘, 四肢厥冷, 脈沉細。
【加減】嘔吐噁心, 加丁香、半夏, 去良姜、官桂;瀉不止,
理中湯2
【來源】《萬病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 白術(去蘆) 乾薑(炒)各3克 官桂 甘草(炙)各1.5克 陳皮 藿香 茯苓(去皮) 良薑各2.1克 烏梅1個
【用法】上藥銼為一劑。 加生薑3片, 大棗2枚, 燈草1團, 水煎, 溫服。
【主治】寒泄, 悠悠腹痛, 瀉無休止, 色青, 脈沉遲。
理中湯3
【來源】《傷寒論》。
【異名】人參湯(《金匱要略》卷上)、治中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雞峰普濟方》卷十二)、人參理中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
【組成】人參 乾薑 甘草(炙) 白術各9克
【用法】上藥切碎。 用水1.6升, 煮取600毫升, 去滓, 每次溫服200毫升, 日三服。 服湯後, 如食頃, 飲熱粥200毫升左右, 微自溫, 勿揭衣被。
【功用】溫中祛寒,
【主治】脾胃虛寒證, 自利不渴, 嘔吐腹痛, 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 陽虛失血, 如吐血、便血或崩漏, 胸痞虛證, 胸痛徹背, 倦怠少氣, 四肢不溫。 現用於急、慢性胃炎, 胃竇炎、潰瘍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方論】方中乾薑溫運中焦, 以散寒邪為君;人參補氣健脾, 協助乾薑以振奮脾陽為臣;佐以白術健脾燥濕, 以促進脾陽健運;使以炙甘草調和諸藥, 而兼補脾和中, 以蜜和丸, 取其甘緩之氣調補脾胃。 諸藥合用, 使中焦重振, 脾胃健運, 升清降濁機能得以恢復, 則吐瀉腹痛可愈。
理中湯4
【組成】人參、白術、乾薑、白茯苓、甘草節各等分。
【來源】《準繩·幼科》卷五。
【主治】瘡疹吐利。
【用法】上(口父)咀。 用水1盞, 煎5分, 不拘時候。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六一散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