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 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 九味羌活湯其實一種中藥方劑,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九味羌活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 希望以下介紹的內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九味羌活湯。
【分類】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羌活、防風、蒼術(各6g) 細辛(2g) 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各3g)。
用法
上九味, 呚咀, 水煎服, 若急汗熱服, 以羹粥投之, 若緩汗溫服, 而不用湯投之也。
功效
發汗祛濕, 兼清裡熱。 外感風寒濕邪, 內有蘊熱證。 惡寒發熱,
方解
本方治證由外感風寒濕邪, 內有蘊熱所致。 風寒束於肌表, 故惡寒發熱, 無汗頭痛;濕邪鬱滯經絡, 氣血運行不暢, 故肢體@楚疼痛;口苦微渴者, 是兼有裡熱之象。 治宜發散風寒濕邪為主, 兼清裡熱為輔。
方中羌活辛苦溫, 入太陽經, 散表寒, 祛風濕, 利關節, 止痹痛, 為治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 故以為君藥。 防風辛甘性溫, 長於祛風除濕, 散寒止痛, 為風藥中之潤劑;蒼術辛苦溫燥, 功可發汗除濕;兩藥相合, 協助羌活散寒除濕止痛, 是為臣藥。
細辛、白芷、川芎散寒祛風, 宣痹以止頭身疼痛;生地、黃芩清泄裡熱, 並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 均為佐藥。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 諸藥配伍,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 一是升散藥和清熱藥的結合運用。 正如《顧松園醫鏡》所說:“以升散諸藥而臣以寒涼, 則升者不峻;以寒涼之藥而君以升散, 則寒者不滯。 ”二是體現了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 原書服法中強調, “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 從其多少大小輕重之不一, 增損用之”, 明示本方藥備六經, 通治四時, 運用當靈活權變, 不可執一, 對後世頗有啟迪。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風, 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岑生地同甘草, 分經論治宜變通。
注意事項
本方為辛溫燥烈之劑, 故風熱表證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結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九味羌活湯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