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有關慢性腎病的六大誤區

早期的腎病症狀不易被察覺, 因此分辨病情的種類、做好預防和治療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罹患慢性腎病早期出現水腫、血尿一半的幾率還不到, 而卻有一些患者水腫、血尿是一過性的, 縱使有水腫、血尿症狀, 往往幾天甚至一周就自行消失了。 有些患者很少定期體檢, 或在拿檢驗報告時發現腎功的指標剛剛高出上限一點點, 卻不夠重視, 認為“不就高那麼一點點嘛”。 慢性腎病在診斷和治療上都普遍存在著誤區, 這些誤區導致患者和家屬抵觸透析、不積極治療, 對慢性腎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十分不利。

誤區一:夜尿多沒啥關係

眼瞼小腿水腫、血尿、尿液顏色加深、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壓、夜間小便次數增多、夜間雙腿抽筋這些是慢性腎病最常見的早期表現, 夜間小便次數增多或是腎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

誤區二:3毫米的腎結石不算啥

超過2毫米的腎結石可通過B超發現, 儘管GFR正常, 但已有腎損傷, 屬於CKD分型第一期, 不能掉以輕心。

誤區三:尿蛋白一個加號沒什麼大不了

尿蛋白一個加號表示尿蛋白在0.2g~1.0g/L, 持續的陽性結果特別是加號較多時提示可能患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結核、腎腫瘤, 應引起注意並應進一步檢查或複查。

誤區四:血肌酐150不要緊

國內檢測腎功能最常見的指標是“血肌酐”, 常見通用的指標範圍是44-133umol/L,

患者150認為只是高了一點點, 他們根本不知道其危險性。 當我們發現腎功的驗血治療出現異常時、哪怕是一丁點兒的異常時, 其實腎功能的損失已經不足50%了, 也就是說兩個腎臟相當於壞死了一個。

誤區五:吃利尿藥、降尿酸的藥沒什麼事

慢性腎病的發病誘因多種多樣, 但臨床證明以下人群的腎臟病發病率較其他人群要高:假如腎功能檢查發現血肌酐超過1503umol/L, 患者一定要小心利尿藥、降尿酸等藥物, 此外, 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也易患腎臟疾病。

誤區六:腎病患者感冒一下沒事的

在我們日常接診的患者中, 有一種叫做“IgA”腎病的慢性腎病, 經過問診大多數患者表示在發病前的很短時間記憶體在“感冒”(專業稱呼為“上呼吸道感染”)等,

醫學研究也證明了感冒這種常見的“小小疾病”卻存在著誘發腎病的巨大風險, 總之, 腎病患者怕感冒。

慢性腎病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很多慢性腎臟病患者都以為得了腎病要少吃, 要吃齋, 其實不是這樣的。 身體的康復需要營養, 人體最主要的營養來源都是通過食物供給的, 如果過分節制, 就會出現營養不良, 導致腎臟疾病加重。

慢性腎臟病患者真正需要改變的是飲食的結構, 適當減少蛋白的攝入量, 增加優質蛋白的比例, 而且必須保證總熱量的攝入達標, 關鍵做好兩點:(1)保證合理的優質低蛋白飲食。 就是要吃適量的瘦肉、雞肉、魚肉、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食物, 總量不能多,

但一定要吃, 否則人體就會缺少蛋白質, 特別是蛋白尿比較嚴重的患者更加要注意。 每天具體應該吃多少量由病情和自身的營養情況決定, 可以詢問主診的醫生或營養師。 (2)維持合理的飲食熱量。 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提供熱量, 慢性腎臟病患者肉蛋奶類的分量已經減少了, 有的還要減少主食的分量, 就只能通過多吃些青菜, 必要時增加麥澱粉類食物(含極少量蛋白質)來維持熱量, 以保證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所需的能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