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需要長期的堅持鍛煉, 領悟太極拳的意念。 那麼,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陳式太極拳彈抖勁動作的練習方法, 以及一些要領解釋, 趕緊看看吧!
陳式太極拳彈抖勁練習
松活彈抖的爆發力是陳式太極拳的精華, 也是陳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的主要區別之一。
眾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對發勁都很喜歡, 但若練多年後能將發勁打得淋漓盡致, 隨心所欲, 意到氣到勁到者, 卻鳳毛麟角, 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領。 如果真正掌握了陳式太極拳發勁的規律,
陳式太極拳發勁的練習, 必須去僵求柔、周身放鬆的情況下, 按照“勁起于腳行於腿, 主宰于腰發於梢”這個太極拳發勁的基本規則, 循序漸進, 用心揣摩。 只要能真正掌握了這個規律, 通過不懈的訓練, 就能達到無論從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都能夠做到得心手、隨心所欲的彈抖爆發。
放鬆是發勁的前提, 極柔軟放能夠極堅剛, 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 去掉全身之僵勁, 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 全身骨節鬆開肌肉鬆弛, 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用力, 使力不至於在中途被對抗肌的緊張用力而消耗減弱,
意、氣是太極拳運動的靈魂, 發勁要想到達一定的水準就必須結合意念和內氣, 以意領氣, 以氣運身, 氣到勁到。 意念一動, 則全身皆動, 在腰的帶動下, 按照發勁規律, 節節貫穿得使勁迅速達到著力點, 勁到落點的同時肌肉高度緊張, 並要結合吐氣發聲, 腹部抖彈堅實, 氣沉丹田, 這就會產聲彈抖力。 此力極富彈性, 有力而不僵硬, 如金獅抖毛, 乾淨俐落。 要想打好彈抖力,
衡量一個拳手發勁的品質, 要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要看他的勁是否從足下發出, 勁不生於根就好象是無源之水, 沒有叫的蹬地反彈, 就不會有節節貫穿的推動力, 也不會發出威力強大的整體勁;第二看他是否有腰襠的彈抖旋轉力,
正如拳論所雲:“不本諸身, 則虛而不實, 不行於梢, 則實仍虛。 ”通過上面三點的分析, 我們可以的出這樣一個結論, 就是要想發好勁, 必須做到勁要從足下發出, 腰襠要有旋轉彈抖力, 發勁要整, 落點要准, 發力要透, 並且能夠定位。 這三點缺一不可。
下面我們以“掩手宏拳”為例, 按照發勁的基本規律, 具體講一下這個動作的發勁要點。
這個動作發勁的預備式是:中心落實在右腿上,
拳譜講:“身如弓弦手如箭, 蓄勁如開弓, 發勁如放箭。 ”所以在蓄勢時要求做到一身備五弓, 周身上下全部合住勁, 全身肌肉放鬆下沉, 身體自然中正。 發勁時, 中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 同時通過右腳蹬地(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轉膝、轉腰、扣襠、轉跨、順肩, 使勁迅速傳遞到拳上。 整個身體向左旋轉, 左肘在右拳發出的同時, 迅速向後發力, 和右拳正好形成對稱的拉力。這樣,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體平衡,又可使自己的兩肩盡可能拉長,在發勁時身體不會前傾而失去中心,在實戰時則不被對方引動而失重,又有助於右拳的發力,左肘快速後拉可以推動右拳向前發力的速度,從而做到集全身之力於一拳發出。左肘在右拳發出的同時,迅速向後發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對稱的拉力。這樣,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體平衡,又可使自己的兩肩盡可能拉長,在發勁時身體不會前傾而失去中心,在實戰時則不被對方引動而失重,又有助於右拳的發力,左肘快速後拉可以推動右拳向前發力的速度,從而做到集全身之力於一拳發出。這就是力學上講的旋轉離心力。另外,在發勁前一定要盡可能放鬆,在勁發到落點一瞬間,肌肉才以加快發勁的速度,發勁到落點的一瞬間肌肉高度緊張,才可以將力發透,並且有助於定位,從而產生刹車力(制動力),而後再迅速放鬆。
上面這個例子說明了本人打陳式太極拳發勁的一些體會。“拳無定法”,只要我們遵循陳式太極拳發勁的基本規律和要領,刻苦磨練,精心揣摩,認真研究和總結,就能練出松活彈抖的爆發勁,從而達到“周身無處不是拳,挨著何處何處擊”的高級境界,無論從 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均能隨心所欲,無堅不摧。
和右拳正好形成對稱的拉力。這樣,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體平衡,又可使自己的兩肩盡可能拉長,在發勁時身體不會前傾而失去中心,在實戰時則不被對方引動而失重,又有助於右拳的發力,左肘快速後拉可以推動右拳向前發力的速度,從而做到集全身之力於一拳發出。左肘在右拳發出的同時,迅速向後發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對稱的拉力。這樣,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體平衡,又可使自己的兩肩盡可能拉長,在發勁時身體不會前傾而失去中心,在實戰時則不被對方引動而失重,又有助於右拳的發力,左肘快速後拉可以推動右拳向前發力的速度,從而做到集全身之力於一拳發出。這就是力學上講的旋轉離心力。另外,在發勁前一定要盡可能放鬆,在勁發到落點一瞬間,肌肉才以加快發勁的速度,發勁到落點的一瞬間肌肉高度緊張,才可以將力發透,並且有助於定位,從而產生刹車力(制動力),而後再迅速放鬆。上面這個例子說明了本人打陳式太極拳發勁的一些體會。“拳無定法”,只要我們遵循陳式太極拳發勁的基本規律和要領,刻苦磨練,精心揣摩,認真研究和總結,就能練出松活彈抖的爆發勁,從而達到“周身無處不是拳,挨著何處何處擊”的高級境界,無論從 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均能隨心所欲,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