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視頻 如何習練才能練好太極拳(下)

太極拳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運動, 那麼, 對於一些初學者來說怎麼能學好太極拳呢?下面, 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太極拳練習方法以及其一些基本知識的要求, 一起跟著往下看看吧!

太極拳練習樹立五“心”

一曰敬心

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敬業敬師。 著名太極拳家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首先講到敬心:“學太極拳不可不敬, 不敬則外慢師友, 內慢身體, 心不斂束, 如何能學藝。 ”

二曰信心

信心包括兩方面含意, 一是自信心, 堅信自己一定能練好太極拳, 自信心乃練拳動力之源泉。 二是待人接物真誠信義,

信仰太極拳, 信任授業之師。 如此方能安定身心, 一心一意, 不致朝秦暮楚, 見異思遷。

三曰決心

練習太極拳須決心下定, 方能立志。 孟子說:“志, 氣之帥也。 決心下定, 才能不為外物所動, 堅定不移, 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就像現在很多人喜歡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要有決心才能達到效果。

四曰恒心

恒乃持久之意。 樹立恒心就是持之以恆練習太極拳, 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稍有成就, 淺嘗輒止, 不思進取的行為, 都不能稱之為有恒心。 陳氏十七世祖發科公日練拳卅遍, 幾十年如一日, 功入化境, 獨步一時, 足為持之以恆終於成功的明證。

五曰耐心

具備了以上四心, 如果缺乏耐心, 仍不可能練好太極拳。

一是太極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靜、柔和、緩慢, 如果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就不可能耐下心來, 心平氣和地練拳, 極易產生急躁情緒, 結果適得其反。 再者太極拳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煉過程, 不能急於求成。 要求不急躁、不厭煩, 心平氣和, 循規蹈矩, 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 達到身心雙修, 自然水到渠成。

具備三要素

三要素即師資、天資和苦練。 師資為學好太極拳的首要因素。 古人雲: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習文練武莫不如此, 尤其是練習太極拳, 老師的作用是先決條件, 無師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見到。 如果僅以習拳為娛, 玩玩而已, 自不在此列。 要想練好太極拳, 必須有一位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理論精通、教學有方的明師,

才能引導學生步入正確途徑, 少走彎路,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沒有明師指導, 一旦誤入歧途, 太極拳殿堂終難問津。

天資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因素。 尤其是企盼有所建樹者, 必須天資聰穎、接受能力強、思路清晰、反應敏捷, 能舉一反三。 太極拳精奧之處不僅要靠老師指導, 還必須親身體驗, 用心琢磨。 所謂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 並非保守, 實乃難以言傳也。 只有天資好、悟性高, 加上其它條件, 才有可能悟透拳理, 達到較高境界。 否則, 雖有明師傳道授業解惑, 自己又肯下功夫苦練, 可惜悟不透拳中精奧之處, 也只能停留在二成功夫的水準上。 比如上學, 一樣努力, 成績不同, 乃天資有別也。

苦練是練好太極拳的決定因素。

自己天資聰穎, 又得明師指導, 還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成功。 如拳論所說:“理清路明而猶未能, 再加終日乾乾之功, 進而不止, 日久自到。 ”其間既非一蹴而就, 又無捷徑可尋, 只有苦練。 功夫是練出來的, 苦練功夫才能上身。 在明師指導下, 循規蹈矩, 堅持不懈, 於苦練中蓄積孕育內功, 由量變逐漸產生質變。

所謂悟性, 只能在苦練的基礎上厚積薄發, 才能及時捕捉靈性, 體味太極拳之真諦。 如果自負聰明, 不願下功夫苦練, 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精奧之處, 只能徘徊于太極拳殿堂門外。

以上所談幾點並非絕對的, 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其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比如認識明確了, 可促使和加快五心的樹立;有的人天資可能稍差一點,

但是肯下苦功夫, 勤能補拙, 在持之以恆的苦練中照樣能悟出拳術真諦。 本文如能對太極拳愛好者有所啟迪, 吾之心願也。

太極對於身體的各個要求

頭——保持“虛領頂勁”, 有上懸意念, 不可歪斜搖擺, 眼要自然平視, 嘴要輕閉, 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 轉動靈活, 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 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 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 勁力貫注, 不可鬆軟;

身體要求

胸——舒松微含, 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 稱為“拔背”, 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 旋轉靈活, 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 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 不可外突, 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 使勁力貫注下肢, 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扎實, 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