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與女性激素

在月經週期的過程中, 人們可以預見到癲癇發作的頻率變化(經期性癲癇)多年來已報告, 發作頻率在月經期時常增多, 這個特徵性的表現是由於此時雌激素的/孕激素的比值較高所致(正在月經前期、月經期中和排卵期)。 雌激素可以誘發海馬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 增加了癲癇發作的易感性。 在癲癇動物模型中, 孕激素可經降低癲癇發作的易感性。 對已存在的癲癇發作的加重同樣也是一個危險因素。 其原因可能是女性初期時雌激素水準較高, 而且具有神經毒性的類固醇脫氫表雄酮以及孕烯醇酮和水準也相對較高。

許多生育婦女的癲癇發作在月經來潮前或月經期加重。 一些患者的發作只出現在月經前或月經期, 稱之為月經性癲癇。 月經加重發作在症狀性癲癇中更為突出, 那些已經有頻繁發作者, 或有月經前緊張者更可能在月經前發和, 或在月經性出血時發作。 月經與癲癇發作之間的聯繫可見於單純性部分性、複雜部分性及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 但不同類型發作和月經週期的不同時期有關。 這與月經週期中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準變化, 以及抗癇藥血藥濃度的變化有關。

一般認為, 雌激素可能增加對發作的敏感性, 引起月經期癲癇的發作, 而孕激素可以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的活性,

使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下降, 從而起到抑制發作的作用。 從月經前期開始,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值逐漸下升, 孕激素水準急劇下降, 故此階段為發作高峰期。 月經來潮後10天, 孕激素水準達高峰,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值下降, 故此階段為發作期的低峰期。 抗癇藥物的代謝也隨月經週期變化。

許多婦女在月經期前出現手足腫脹以及體重增加, 這種體內的水鈉瀦留, 也可能是月經期癲癇發作的原因之一。

月經期癲癇的治療首先應選取用合適的抗癇藥物。 選擇藥物的原則非同月經性癲癇。 在服藥的同時, 應仔細記錄發作次數與月經週期的關係。 如果二者的確存在相互關係, 則可選用一些相應的治療措施。

多囊性卵巢在普通人群中較為常見。

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多毛症、痤瘡、肥胖、生殖能力低下、雄激素過多和月經紊亂)並不常見。 有資料顯示, 在女性癲癇病人中, 多囊性卵巢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而且服用丙戊酸後發病率更高。 當然, 這還是個極有爭議性的問題。 也有證據表明, 丙戊酸還可以增加無排卵性月經週期的危險。 因此, 作者在實踐中, 對育齡期的婦女不使用丙戊酸, 避免引起出生缺陷(脊柱裂)、多囊性卵巢綜合性、無排卵性月經週期和體重增加的諸多問題。

有些治療癲癇的藥物還可能影響女性激素的分泌代謝, 引起月經週期紊亂, 甚或閉經, 卵巢萎縮, 導致不孕等嚴重後果。 因此出現閉經應聯繫您的主治醫師。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