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有人突然抽搐,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羊癲瘋發作。 實際上, 並不是所有的羊癲瘋患者都表現為抽搐, 也並不是所有的抽搐症狀都是羊癲瘋。 低鈣抽搐便是一種常見的容易與癲癇混淆的疾病, 那麼該如何區分它們呢?
癲癇的表現:
癲癇是指一過性腦內神經元局限性或彌漫性突然異常放電, 發作, 引起腦功能短暫失常, 常反復發作。
根據放電神經元的部位及擴散範圍不同, 臨床可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及植物神經等單獨或組合出現的功能障礙, 面色蒼白, 潮紅, 噁心, 呼吸困難, 心悸,
低鈣抽搐的表現:
低鈣抽搐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 引起鈣的代謝障礙, 血鈣降低, 以兒童患者居多。 患兒可有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升高, 表現為局部或全身的肌肉抽搐, 應與癲癇相區別。
低鈣抽搐的小兒, 多有夜裡哭鬧、雞胸、方顱、串珠肋等表現。 於冬春季發病, 輕度的僅表現為驚跳或面部肌肉的抽搐,
一般來說, 低鈣抽搐患者血鈣低於正常, 腦電圖正常, 無神經系統病理征, 有以下陽性體征:
1、佛氏征(ChVostek):輕叩耳前面神經穿出處, 引起眼角及口角抽動即為陽性。
2、陶氏征(Trousseau):用血壓計袖帶包裹上臂, 使壓力維持在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 5分鐘內出現痙攣者為陽性。
3、陸氏征(Lust):以小錘叩擊下肢膝部外側, 腓骨頭上方的腓神經, 引起足向外側收縮為陽性。
由於癲癇症狀表現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