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人在發作過程中出現高燒是常見症狀, 連續抽搐可致中樞性發熱和繼發性高熱, 使腦組織的基礎代謝率增高, 腦組織需氧量增加, 導致腦水腫加重。 所以在癲癇治療中, 特別是發作期證治中, 解熱是非常重要的治法之一, 西醫常用的有物理降溫法及藥物降溫, 以下介紹幾種藥物降溫法的常規操作:
藥物降溫法
西藥常規降溫採用安乃近、柴胡注射液, 複方奎寧等肌肉注射。 也可採用牛磺酸、阿斯匹林等口服藥。 使用退熱藥時要注意多飲水, 既有利於退熱, 又可補充退熱出汗時的對症處理。
選用柴胡、銀花、黃芩、大青葉等中藥, 煎湯飲或用注射劑, 如柴胡注射液、黃芩注射液等。 中成藥紫雪丹、牛黃清心丸等也可選用。 由於高熱病人起病急, 病勢重, 變化快, 按常規每日服1劑藥效果不明顯時, 可每日服2~3劑, 每4~6小時服一次。 服藥困難時需將藥液以減少藥量, 或用鼻飼給藥法灌服。 用藥後要密切觀察服藥後的反應。 根據病情亦可給予中藥煎湯灌腸通便, 也能夠達到降溫退熱的目的。
發汗降溫方法
是用研磨的蘿蔔末來熬湯, 製作過程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就像平常一樣燉蘿蔔喝湯。 如果很難喝的話, 可以加上一點鹽, 或兌些涼開水, 大約喝下一碗, 但要立刻躺下睡覺, 第二天醒來燒就退了。 除了這個方法之外, 可以再加上等量蔥花和味精,
對癲癇患者的降溫是為了減輕腦水腫、保護腦組織的必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 通常對體溫超過38.5℃的患兒採用物理降溫。 如用30%~50%的酒精擦浴或頭部放置冰袋等。
另外, 癲癇病人在發熱期間, 應臥床休息。 應儘量避免出現發作症狀, 要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變化, 可採用物理降溫或是藥物降溫的方法, 危重者應住單人房間, 高熱病人的病室溫度要適宜, 不可過高亦不可過低, 過高易使體溫上升, 過低易複感外邪而加重病情。
室溫可保持在 20~22℃左右。 並且要保持一定濕度, 高熱病人口咽容易乾燥, 冬季可在暖氣片上放一盆清水, 避免噪音影響病人休息。 室內光線應柔和, 避免強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