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冬令進補話羊肉

隆冬時節, 羊肉可以說是餐桌上的寵兒。 一家人圍爐而坐, 喝一碗羊肉湯, 來一鍋羊肉火鍋, 不僅驅寒暖心, 而且能補益身體。

說起羊肉, 不禁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一件趣事。 有一次他設宴招待客人, 席上有好幾樣羊肉做的菜肴, 但客人嫌有膻味, 動筷者甚少。 袁枚笑著對大家說: “羊肉之味, 美不可言, 你們怎麼都不吃呢?從古人造字而言, 美字從羊, 鮮字從羊, 羹字也從羊, 就連吉祥的祥字, 也離不開羊, 可見凡山珍海味, 均不及羊肉味美也。 ”大家聽後, 滿堂大笑, 紛紛舉筷, 爭相品嘗。 在歷史上, 羊肉的吃法也是各式各樣的,

如滿族的“全羊席”, 回族的“羊湯飯”, 維吾爾族的“烤全羊”。

羊肉還是冬令絕佳的食療保健品。 據現代醫學研究資料顯示, 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 維生素B1、B2及PP(尼克酸), 無機物鈣、磷、鐵、鉀、碘等成分, 營養十分全面、豐富。 在祖國醫學文獻中, 也有羊肉補益健身的很多記載。 《千金方·食治》說羊肉:“主暖中止痛, 利產婦。 ”《日華子本草》說它“開胃肥健”。 《日用本草》說羊肉能“治腰膝嬴弱, 壯筋骨, 厚腸胃”。 《本草綱目》則稱羊肉“暖中補虛, 補中益氣, 開胃健身, 治虛勞寒冷, 五勞七傷”。

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 “當歸生薑羊肉湯”(精羊肉250克, 當歸30克, 生薑15克), 就是以羊肉為主, 配當歸之潤, 補血活血通經, 配生薑溫胃散寒, 該方溫中補血, 祛寒止痛, 不僅對婦人產後血虛、頭昏乏力、腹中寒冷隱隱作痛有很好療效,

而且配上杜仲、枸杞、淫羊霍等對年老體弱、腎虛腰痛、陽痿及慢性氣管炎、肺結核、慢性腹瀉引起的營養不良以及貧血遇寒怕冷者也有效果。 此外, 用羊肉與黨參、乾薑同煮食, 可治脾胃虛寒之反胃嘔吐、腹痛喜按、大便溏薄等症。 如用羊肉煮蘿蔔, 則可消痰止咳, 溫中益氣。 但羊肉性溫, 故有外感時, 或素體痰火濕濁較重, 或患有嚴重皮膚病者當忌用。

除羊肉外, 羊肺、羊肝、羊心、羊腎、羊乳、羊骨、羊石子等對人體都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和藥用價值:

羊肺:能補肺氣, 調水道。 羊肺與柿霜、杏仁煮食, 能治肺痿咳嗽, 同茯苓、苡仁燉服, 能治小便不利和小便頻數等。

羊肝:能補肝、益血、明目。

因羊肝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 古書記載羊肝能治許多種眼科疾病, 其中治夜盲症效果最佳。 用羊肝同中藥菟絲子、車前子、麥冬、決明子、五味子、枸杞子等19味藥材製成的 “羊肝丸”, 對青光眼有輔治作用。

羊心:有補心、解鬱的功能。 取羊心一個, 玉竹15克, 加水燉熟後食肉喝湯, 可治憂鬱、噯氣、驚悸、失眠健忘等。

羊腎:即羊腰子, 能補腎氣、益精髓, 可治腎虛勞損、腰脊疼痛、足膝痿弱及耳聾、消渴、陽痿、尿頻、遺尿等症。 如用羊腎一對, 杜仲30克(鹽水炒)同煮服, 能治腎虧腰痛。

羊乳:羊乳的脂肪及蛋白質含量一般比牛乳多, 而脂肪球比牛乳小, 所以比牛乳更易消化, 是老幼皆宜的飲品。 羊乳還能溫潤補虛, 對消渴、反胃、呃逆、虛勞等有效。

羊骨:能補腎強筋骨,

治腰膝酸軟、筋骨攣痛等症, 一般可煎湯服或煉成丸散。 如用羊脛骨一根敲碎, 加大棗20枚、糯米適量同煮沸。

羊石子:即羊睾丸, 又稱羊外腎, 藥用歷史十分悠久。 《本草綱目》記載有用它治療 “腎虛精滑”的功效。 如治腎虛、遺精、滑精, 可取羊腎三對, 剖開抹鹽少許, 烤熟, 搗爛如泥, 再取中藥補骨脂、龍骨、小茴香、胡蘆巴各30克, 雲木香15克, 核桃仁21個, 搗爛用黃酒浸透後蒸熟, 和羊腎混合後再搗爛, 製成每粒重6克的藥丸, 每次一丸, 每天2次, 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