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和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近日, 日本MSN網站報導, 日本東京都肝臟專科醫療機構麻布醫院院長高橋弘針對日本癌症日益高發的現狀, 提出了抗氧化、抗糖化、抗鐵化的“三抗”防癌飲食法, 值得借鑒。
1.抗氧化。 氧化是許多疾病的基礎。 活性氧會對基因和細胞造成損傷, 加大患癌風險, 因此飲食需要“抗氧化”:建議多吃西蘭花、胡蘿蔔、捲心菜、洋蔥等有抗氧化作用的蔬菜。 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蔬菜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植物化學物質等均易溶于水, 最好蒸食, 或者煮湯喝。 一些水果, 比如石榴、櫻桃、藍莓、草莓等,
2.抗糖化。 葡萄糖會令體內的蛋白質和脂肪酸敗壞, 產生所謂的“糖化現象”, 加大患上癌症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病的風險。 因此飲食需要“抗糖化”。 建議生活中少吃含精製糖的食物, 比如麵包、蛋糕等甜點, 以及可樂、汽水等甜飲料。 同時, 主食也要有所選擇, 少吃升糖指數高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飯、白粥、白麵包、白饅頭等, 多吃全麥饅頭、糙米、意粉、雜豆類、蕎麥面等升糖指數較低的主食。
3.抗鐵化。 美國有研究發現, 鐵攝取過多, 會加大患癌症的風險。 如果體內鐵過多, 會導致機體氧化和抗氧化系統失衡, 直接損傷DNA, 誘發突變, 與肝、結腸、直腸、肺、食管、膀胱等多種器官的腫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