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血糖濃度過低引起的綜合征。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低血糖的經驗, 特別是在空腹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該病症狀, 常表現為冒虛汗、軟弱、無力等。 下面, 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有關低血糖的相關知識。

病因

1.空腹時低血糖

低血糖出現於早餐之前。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 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②氫化可的松(皮質醇)缺乏,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 生長激素缺乏,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彌漫性肝病;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③肝酶異常, 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 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②慢性腹瀉, 長期饑餓, 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③嚴重營養不良。

2.餐後低血糖

症狀於進食後2~5小時出現, 又稱反應性低血糖。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 如胃有大部分切除, 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 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3.藥源性低血糖

血糖為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 低血糖時腦組織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 而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 僅800mg/dl, 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 因此血糖過低對機體的影響以神經系統為主,

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 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 腦組織軟化。 早期為大腦皮質受抑制, 繼而皮質下中樞包括基底核、下丘腦及自主神經中樞相繼累及, 終於影響中腦及延腦活動。 腦部細胞愈進化對缺氧缺糖愈敏感。

臨床表現

1.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如激動不安、饑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 一過性黑蒙, 意識障礙, 甚至昏迷。

2.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形式多種多樣, 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 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 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 最後木僵昏迷。 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如何預防

1.定時、定量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

2.戒煙, 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禁忌空腹時飲酒。

3.準時進餐。 若不能準時進餐, 應在進餐前吃點水果、果汁或餅乾等。

4.定期到醫院複查, 並遵從醫囑, 以預防低血糖, 特別是要預防低血糖的反復發生。

5.不宜空腹運動。 運動前要吃些點心, 並保持運動量適當、恒定。

6.為預防夜間低血糖, 睡前應適量食用含能量緩釋系統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7.外出時, 一定要備些餅乾、糖果, 出現低血糖先兆時及時食用。

結語:低血糖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主要是因為體內的血糖濃度太低, 使人出現眩暈、乏力、冒虛汗等不良症狀。 患有該疾病的人平時應注意按時進餐, 出門的時候, 也應帶著零食, 所謂有備無患。 平時應定期去醫院體檢, 以監控自己的血糖狀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