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

對於正常鼓膜患者, 咽鼓管是中耳與外界環境溝通的惟一管道。 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 正常情況下, 中耳內、外的氣壓基本相等。 當咽鼓管由於各種原因出現通氣功能障礙時, 中耳的氣體被黏膜吸收, 中耳出現負壓從而導致中耳黏膜的靜脈擴張, 通透性增加, 血清漏出聚積於中耳, 從而形成中耳積液。 咽鼓管通氣功能障礙又分為機械性功能障礙和功能性功能障礙兩種。

1.機械性阻塞

鼻咽部各種良性或惡性占位性病變(如:腺樣體肥大、鼻咽癌、鼻咽纖維血管瘤等), 鼻腔和鼻竇疾病(如:慢性鼻竇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

長期的鼻咽腔填塞, 咽鼓管咽口粘連, 代謝障礙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通等), 以及很少見的鼻咽白喉、結核、梅毒和愛滋病等特殊感染均可因直接壓迫、堵塞咽口或影響淋巴回流, 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腫脹等從而引起本病。

2.功能性通氣功能障礙

小兒的齶帆張肌、齶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 收縮無力, 加之咽鼓管軟骨發育不夠成熟, 彈性較差, 當咽鼓管處於負壓狀態時, 軟骨段的管壁甚易發生塌陷, 導致中耳負壓。 細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損傷、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不良、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等原因, 引起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從而致咽鼓管開放阻力加大,

也被認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 此外Ⅰ、Ⅲ型變態反應均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可能與過敏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腫, 管腔閉塞有關。

嬰幼兒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與嬰幼兒特殊的解剖結構有關。 新生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 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症。 分娩時難產、臀位、室息時作過人工呼吸的新生兒, 羊水常易進入中耳內。 母體患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癇或產前出血者, 羊水也易進入中耳發生感染引起中耳炎。 新生兒哺乳不當容易逆乳, 特別是取平仰臥位元用奶瓶人工哺養者, 逆乳時乳汁瀦積於鼻咽腔, 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臨床表現

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聽力下降,

可隨體位變化而變化, 輕微的耳痛, 耳鳴, 耳悶脹和閉塞感, 搖頭可聽見水聲。 耳科專科檢查可見鼓膜內陷, 呈琥珀色或色澤發暗, 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 鼓膜活動度降低。

嬰幼兒則表現為對周圍聲音反應差, 抓耳, 睡眠易醒, 易激惹。 嬰兒對周圍的聲音沒有反應, 不能將頭準確地轉向聲源;即使患兒沒有主訴聽力下降, 家人則發現患兒漫不經心、行為改變、對正常對話無反應、在看電視或使用聽力設備時總是將聲音開得很大;對於反復發作的急性中耳炎, 應警惕在發作間歇期可能持續的分泌性中耳炎;學習成績差;平衡能力差, 不明原因的笨拙;言語語言發育遲緩。

檢查

1.鼓氣耳鏡檢查或顯微鏡檢查

鼓氣耳鏡檢查方便易行, 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診斷方法, 也是社區檢查鼓膜的首選方法。 它可以改變外耳道的氣壓, 觀察鼓膜的活動情況。 如發現鼓膜動度減低, 同時伴有鼓膜內陷、色澤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狀改變為橘黃色或琥珀色, 見到氣液平面或氣泡即可診斷。 與普通耳鏡相比較, 鼓氣耳鏡有著更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

2.聲導抗測試

聲導抗測試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觀測聽方法。 由於鼓氣耳鏡對於2歲以下兒童的鼓膜和中耳情況判斷困難, 聲導抗則提供了方便的測試。 聲導抗的鼓室壓圖可呈B型和C型。 開始時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堵塞, 中耳氣體被吸收形成負壓, 鼓膜內陷, 鼓室壓峰壓點向負壓側位移,

以C型曲線多見。 當病變逐漸進展, 鼓膜更加內陷, 出現鼓室積液, 傳音結構品質增加而使聲導抗進一步增加, 鼓室勁度加大, 鼓膜和聽骨鏈活動降低, 峰壓點就越偏向負值, 當聲順減弱或無變化時則成為無峰的B型圖。

一般認為, 如鼓室導抗圖為B型, 結合臨床可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 但是, 新生兒和嬰兒出生後外耳和中耳結構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 如1歲以內嬰兒外耳道大小和直徑的增加, 使其順應性也發生變化, 導致外耳道共振增益和共振頻率發生改變;隨著生後6個月內鼓膜到鐙骨底板距離的增長, 增加了中耳含氣腔, 擴大了中耳腔的容積, 此時乳突氣化也增加, 中耳腔容積增加使鼓膜的順應性和控制低頻傳導方面受到重要影響;此外, 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間葉細胞逐漸消失(可持續到生後5個月),也使得中耳總品質減少;鐙骨密度降低,品質減少;聽骨鏈關節之間和鐙骨底板附著到卵圓窗上的緊密程度也在改變,這些都減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規的226Hz探測音測試的鼓室圖不能真實地反映6個月以內嬰幼兒中耳有無病變和中耳功能。因此大於4個月患兒使用226HZ的探測音,小於4個月的患兒使用高頻率的探測音(1000Hz)。這樣可使檢查結果更加準確。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開術

在耳顯微鏡或內鏡下,于鼓膜前下方進行穿刺或切開,若有漿液樣或黏液樣液體流出則可證實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為一種有創性診斷方式,不但可以明確診斷,同時可以達到治療目的。

4.鼻咽部檢查

成人患者,用鼻內鏡或多功能纖維鼻咽鏡直接觀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況。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變。

5.顳骨高解析度薄層CT

單側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經過治療無效,應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間隙,壓迫咽鼓管。如鑒別診斷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間隙占位者,顳骨高解析度薄層CT可瞭解中耳情況,將CT片調到軟組織窗時可觀察咽旁間隙有無占位。必要時需進行增強掃描。

診斷

根據病史及專科檢查,結合鼓室導抗圖和聲反射、耳顯微鏡或內鏡檢查,鼓膜穿刺或切開術等可以明確診斷。

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項

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分泌性中耳炎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分泌性中耳炎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分泌性中耳炎預防是關鍵,一但有以上介紹的臨床症狀出現應及時治療,避免加重病情,以上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間葉細胞逐漸消失(可持續到生後5個月),也使得中耳總品質減少;鐙骨密度降低,品質減少;聽骨鏈關節之間和鐙骨底板附著到卵圓窗上的緊密程度也在改變,這些都減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規的226Hz探測音測試的鼓室圖不能真實地反映6個月以內嬰幼兒中耳有無病變和中耳功能。因此大於4個月患兒使用226HZ的探測音,小於4個月的患兒使用高頻率的探測音(1000Hz)。這樣可使檢查結果更加準確。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開術

在耳顯微鏡或內鏡下,于鼓膜前下方進行穿刺或切開,若有漿液樣或黏液樣液體流出則可證實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為一種有創性診斷方式,不但可以明確診斷,同時可以達到治療目的。

4.鼻咽部檢查

成人患者,用鼻內鏡或多功能纖維鼻咽鏡直接觀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況。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變。

5.顳骨高解析度薄層CT

單側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經過治療無效,應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間隙,壓迫咽鼓管。如鑒別診斷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間隙占位者,顳骨高解析度薄層CT可瞭解中耳情況,將CT片調到軟組織窗時可觀察咽旁間隙有無占位。必要時需進行增強掃描。

診斷

根據病史及專科檢查,結合鼓室導抗圖和聲反射、耳顯微鏡或內鏡檢查,鼓膜穿刺或切開術等可以明確診斷。

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項

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分泌性中耳炎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分泌性中耳炎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分泌性中耳炎預防是關鍵,一但有以上介紹的臨床症狀出現應及時治療,避免加重病情,以上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