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參解(張錫純)

人參之種類不一, 古所用之人參, 方書皆謂出於上黨, 即今之黨參是也。 考《神農本草經》載, 人參味甘, 未嘗言苦, 今黨參味甘, 遼人參則甘而微苦, 古之人參其為今之黨參無疑也。 特是, 黨參之性, 雖不如遼人參之熱, 而其性實溫而不涼, 乃因《神農本草經》謂其微寒, 後世之篤信《神農本草經》者, 亦多以人參之性果然微寒, 即釋古方之用人參者, 亦本微寒之意以為詮解, 其用意可謂尊經矣。

然古之篤信《神農本草經》而尊奉之者莫如陶弘景, 觀其所著《名醫別錄》, 以補《神農本草經》所未備, 謂人參能療腸胃中冷, 已不遵《神農本草經》以人參為微寒可知。

因此, 疑年湮代遠, 古經字句或有差訛, 吾人生今之世, 當實事求是, 與古為新。 今試即黨參實驗之, 若與玄參等分並用, 可使藥性無涼熱, 即此可以測其熱力矣(此即台黨參而言, 若潞黨參其熱稍差)。 然遼東亦有此參, 與遼人參之種類迥別, 為其形狀性味與黨參無異, 故藥行名之為東黨參, 其功效亦與黨參同。

至於遼人參, 其補力、熱力皆倍於黨參, 而其性大約與黨參相似, 東人謂過服之可使腦有充血之病, 其性補而上升可知。 方書謂人參, 不但補氣, 若以補血藥輔之亦善補血。 愚則謂, 若輔以涼潤之藥即能氣血雙補, 蓋平其熱性不使耗陰, 氣盛自能生血也。 至《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無非因氣血充足, 臟腑官骸各得其養, 自有種種諸效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