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關節囊內層,
有一層很薄的組織,
稱為滑膜。
在正常情況下,
滑膜能分泌少量的積液,
起到潤滑關節的作用。
若關節內部存在著某種刺激物時候,
就會引起滑膜充血或水腫,
並且滲出液體,
表現症狀為關節腫脹、疼痛等。
如治療不當,
久患不愈,
往往導致慢性滑膜炎。
各種關節炎早期及急性期都是以滑膜炎症為主。
如由其它感染病灶的細菌通過血液傳播到關節引起的細菌性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
又如由免疫系統、調節系統功能紊亂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還有風濕性關節炎、慢性絨毛性關節炎、增殖性關節炎等。
其病理變化最初為滑膜炎,
滑膜充血、腫脹以及細胞浸潤、內皮細胞增殖,
形成絨毛,
滑膜分泌液體量增加,
導致關節內積液,
周圍滑膜增生,
形成一層薄血管翳,
逐漸向關節面伸展。
由於關節軟骨下面有結締組織增生和肉芽組織形成,
關節軟骨於是遭到破壞,
代之以纖維組織,
進而可發生骨化、關節強直。
隨著滑膜炎症產生變化,
關節囊會逐漸肥厚,
關節會變得僵硬、疼痛。
因為多種類型關節炎都可表現為滑膜炎,
所以患者必須到醫院進行系統檢查,
如關節X光攝片,
全身血、尿化驗,
關節穿刺,
甚至關節滑膜活檢,
得出正確的診斷,
才能對症治療。
對於各種類型關節炎所引起的急慢性滑膜炎,
治療方案臨床上有幾種。
一種是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
即封閉治療,
並加壓包紮。
此種治療方案能短暫、快速抑制症狀,
但往往難於達到治本的目的。
另外一種是針對某一種關節炎採用化學藥品,
如水楊酸類、抗生素類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品,
有些還要應用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治療效果還難於斷定。
也可採用中醫治療,
即以清熱利濕為主要治法並佐以通經活絡藥物,
如滑膜炎顆粒。
近幾年的臨床治療結果表明,
此種方法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