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第一殺手, 其特點是快速發作, 瞬間讓人喪失性命。 我們對其也是防不勝防, 只能做好預防工作。 太極拳的好處能打通經絡, 活血化瘀, 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對心腦血管系統的保健作用
近幾年, 隨著人們對養生要求的提高, 太極拳在醫學方面取得了重大發展, 經研究證實, 練習太極拳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太極拳動作特點
太極拳是由源遠流長的拳術、吐納術、引導術三者結合並根據植于傳統哲學基礎上形成的獨特拳術思想, 自古以來被人們作為防病、治病的手段。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大方, 剛柔相濟, 連貫均勻, 圓活自然, 內外兼練, 協調完整。 太極拳要求“松、靜、柔、勻”。 太極拳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太極拳的創編結合了古代中醫經絡學說, 練習太極拳能打通堵塞的經絡, 加快血液迴圈, 促進身心健康, 是心腦血管的頭號對手。
太極拳動作符合傳統醫學醫理
太極拳吸收了傳統醫學的經絡、引導、俞穴、氣血、藏象等理論, 符合醫理, 具有健身作用。 如太極拳吸收引導的特點, 要求呼吸動作配合即“拳勢呼吸”;吸收了經絡的特點, 要求“以氣運身”、“以竅運身”、“氣遍身軀”“意到、起到、力道”。
根據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 人身有六陰, 六陽十二條正經。 另有七經八脈。 經脈之間,
經絡時練習身體內外的紐帶, 可以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陰陽不平衡就會產生身心健康問題。 經絡還具有抗禦病邪的作用。
現代人為什麼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脂?這些都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 加上不愛鍛煉, 生命就是被這些不良習慣扼殺, 因此, 時常練練太極拳提高生命品質。
太極拳動作通過以腰為軸, 帶動四肢, 旋腰轉背, 螺旋纏繞, 意想勁力傳遞, 勁貫竅穴, 布流周身, 通任、督, 練帶沖脈, 促進氣血運行, 疏通經絡, 起到健身作用。
氣血周流, 各毛細血管開放, 靜脈、淋巴回流加速, 從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 意守丹田、氣沉丹田的練習形成了腹式呼吸, 此種呼吸方式的形成。
促進了血液迴圈, 加強了心機的營養作用, 改善了心臟營養的過程, 有助於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同時由於練拳時身體重心降低, 增強了腿部血液迴圈的功能, 也起到了減輕心臟負擔的作用。
太極拳在松靜精微的運動中, 外導內引, 肌肉放鬆, 血管不受壓迫, 血脈通暢。 由於意識的作用, 神經刺激血管, 特別是毛細血管, 平時被封閉的微循環系統被打開, 既中醫中所說的“掃通經絡”。
絡脈暢通, 氣血旺盛, 營養充足, 廢物被及時排掉, 就會增強免疫力, 加快新陳代新, 津液明顯增多, 起到健身作用。 如身體有病, “氣”不斷種疾病灶, 血液充沛, 病患漸除。
太極拳提高微循環水準
微循環是溝通人體動脈和靜脈迴圈橋樑, 起到輔助供血及回流作用。
微循環功能良好, 使青少年精力充沛、機能旺盛, 老年人健康長壽。 實驗研究表明, 練拳後教練員組指端溫度平均升高7℃, 學員組約升高3℃, 顯然打太極拳是否熟練, 對改善人體微循環影響很大。
長期連全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環, 提高適應外界氣候變化的能力, 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練太極拳對心腦血管的好處
1.鍛煉神經系統, 提高感官功能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 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和第二信號系統處於高度的興奮集中狀態, 而皮質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則處於抑制狀態,
因為打破了病理的興奮灶, 修復和改善了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 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漸減輕或消失了。
練習時的“眼隨手轉”和推手中的“推蕩往來”, 有助於視神經和皮膚反應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於心血管系統健康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 腹式呼吸時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 促進血液迴圈。
同時, 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 加速靜脈和淋巴的回流速度, 改善微循環, 從而減輕心臟負擔, 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3.增強呼吸機能
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 對提高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 長期練習者, 呼吸頻率會減少, 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
4.促進物質代謝
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調節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血液迴圈,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的物質代謝。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5.加強肌肉骨骼系統運動
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煉,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
正確練習太極拳做好心腦血管的預防工作
第一從調整情緒入手,逐漸培養練拳時的心境
有時練拳中的“不順”與自己的情緒有很大關係。在練拳中要拋開其他一切與之無關的東西,意守丹田,思想集中,去除雜念,心氣下降。
陳鑫《陳氏太極圖說》雲:“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練拳時將這些煩惱都扔掉,專心練拳,打完一套拳後,你會發現煩惱也不見了。長期的堅持你會感覺到更多的靈感。
第二加強理論學習從基本要領處找尋原因所在
基本要領對習練者非常重要,一切進步都來源於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刻苦鍛煉。我認為,單純理解和記住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談不上困難,但要真正掌握,並把它們切實融會貫通於拳架的演練之中確非易事。
初學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速度要均勻
初次學習太極時不能過於著急,要擺好心態,慢慢的學習,俗話說的好,慢工出細活,因此一定要先掌握好基本的要領之後,再適當的放慢速度。
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後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的動作比較緩慢,沒有像其他體育運動一樣那麼劇烈,都是非常柔和的,配合動作的運行,上下肢要適當的彎曲,動作渾然一體,下肢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的,以此相對而言下肢的運動量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打這種拳,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曲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
另一方面,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用的時間較長,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
在出現“不順”時,往往是基本要領沒有掌握好,或者有某些部分沒有掌握好,有顧此失彼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沉下心來逐個去檢查核對,如可以從上到下進行核查,先看是否做到了虛領頂勁,再看是不是能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氣往下行、圓襠松胯、十趾抓地等,再從總體上看是否做到了周身放鬆、以意行氣等。
只要反復體會基本要領,就不難找到癥結所在,這樣找出的病因是很難忘記的,那感覺就好像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一下子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使人信心倍增,從而提高了練拳的興趣。
結語:綜上所述,心腦血管是人類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對我們的生命活動構成威脅,因此我們要做好預防工作,太極拳是對抗心腦血管的最佳方法。練習太極拳打通身體經絡,有效降低血壓、血脂。
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4.促進物質代謝
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調節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血液迴圈,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的物質代謝。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5.加強肌肉骨骼系統運動
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煉,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
正確練習太極拳做好心腦血管的預防工作
第一從調整情緒入手,逐漸培養練拳時的心境
有時練拳中的“不順”與自己的情緒有很大關係。在練拳中要拋開其他一切與之無關的東西,意守丹田,思想集中,去除雜念,心氣下降。
陳鑫《陳氏太極圖說》雲:“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練拳時將這些煩惱都扔掉,專心練拳,打完一套拳後,你會發現煩惱也不見了。長期的堅持你會感覺到更多的靈感。
第二加強理論學習從基本要領處找尋原因所在
基本要領對習練者非常重要,一切進步都來源於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刻苦鍛煉。我認為,單純理解和記住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談不上困難,但要真正掌握,並把它們切實融會貫通於拳架的演練之中確非易事。
初學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速度要均勻
初次學習太極時不能過於著急,要擺好心態,慢慢的學習,俗話說的好,慢工出細活,因此一定要先掌握好基本的要領之後,再適當的放慢速度。
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後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的動作比較緩慢,沒有像其他體育運動一樣那麼劇烈,都是非常柔和的,配合動作的運行,上下肢要適當的彎曲,動作渾然一體,下肢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的,以此相對而言下肢的運動量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打這種拳,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曲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
另一方面,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用的時間較長,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
在出現“不順”時,往往是基本要領沒有掌握好,或者有某些部分沒有掌握好,有顧此失彼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沉下心來逐個去檢查核對,如可以從上到下進行核查,先看是否做到了虛領頂勁,再看是不是能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氣往下行、圓襠松胯、十趾抓地等,再從總體上看是否做到了周身放鬆、以意行氣等。
只要反復體會基本要領,就不難找到癥結所在,這樣找出的病因是很難忘記的,那感覺就好像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一下子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使人信心倍增,從而提高了練拳的興趣。
結語:綜上所述,心腦血管是人類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對我們的生命活動構成威脅,因此我們要做好預防工作,太極拳是對抗心腦血管的最佳方法。練習太極拳打通身體經絡,有效降低血壓、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