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赤小豆的炮製方法

赤小豆又名紅豆、赤豆。 載《神農本草經》。 系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乾燥成熟種子。 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 曬乾, 打下種子, 除去雜質, 再曬乾。

炮製方法】1.赤小豆:《證類本草》:“搗研, 杵末。 ”《普濟方》:“擇去綠黃豆。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洗淨, 曬乾。 用時搗碎。

2.赤小豆芽:取原藥材洗淨, 加水浸半日, 悶潤, 每日灑水至芽長3mm時, 曬乾即可。

3.赤小豆皮:取原藥材, 揀淨雜質, 加水浸泡2~3h, 潤2~3日, 當芽長至3~6mm時, 曬乾後加水噴濕外皮;墊高磨心3mm多, 把豆磨碎。 簸去內仁。 取仁皮供藥用。

【飲片性狀】赤小豆呈長圓形, 稍扁, 長5~8mm, 直徑3~5mm;表面紫紅色,

一側上端有白色凸起的臍點, 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 種仁兩瓣, 乳白色。 氣微, 味微甘, 嚼之有豆腥氣。 赤小豆芽形同赤小豆, 長有短芽。 赤小豆皮呈紫紅色薄片狀。

【炮製作用】赤小豆性味甘、酸, 平。 歸心、小腸經。 具有利水消腫, 解毒排膿之功。 生品主要用於水腫脹滿, 腳氣浮腫, 腸癌腹痛。 如治療腳氣水腫的赤小豆湯(《聖濟總錄》)。 赤小豆芽主要用於便血, 妊娠胎漏。 如小豆敞(《小品方》)。

【炮製研究】漢代《金匱要略》水浸令芽生焙乾。 唐代《理傷續斷秘方》炒熟;《備急千金要方》熬令坼, 燒作末;《太平聖惠方》以酒浸銅器中熬令幹;《證類本草》煮, 搗研, 杵末;《普濟方》擇去綠黃豆;醋一升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