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胃十二指腸潰瘍復發

消化性潰瘍為何反復發作?
不堅持服藥不嚴格遵守醫囑, 頻繁換服藥物, 或症狀稍有改善立即停藥, 影響潰瘍面癒合。 有資料表明,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治癒後, 繼續服藥的復發率各為10.9%及6.9%, 而未能繼續服藥的復發率為83.3%及92.9%, 說明潰瘍病在治癒後繼續服藥可有效地減少復發。

大腦皮層的不良刺激精神緊張、情緒劇烈波動、過度勞累, 均對大腦皮層造成不良影響, 反射性地引起胃腸粘膜的血管痙攣, 粘膜缺血, 不利於食物消化和影響潰瘍面的癒合。 如潰瘍病患者在治癒後不注意這些, 復發率可達93%。

生活無規律胃、十二指腸潰瘍在治癒後不注意生活和飲食規律,

其復發率也在90%以上, 如過饑、空腹時胃酸照常分泌, 高濃度的胃液因無食物釋稀、中和而侵蝕胃粘膜及潰瘍面;過飽時加重了胃的負擔。 刺激性大、酸性、過冷、過熱、粗糙食物等, 都能對胃粘膜及潰瘍面產生不良刺激。

某些藥物刺激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治癒後, 若服用傷胃藥如強的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阿斯匹林等解熱鎮痛藥、抗風濕藥保太松等, 會刺激胃粘膜及潰瘍面, 復發率在90%。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的潰瘍, 殺菌不徹底, 病菌捲土重來, 並產生抗藥性。 這個也跟不恰當的停藥或藥量不足有關。

胃潰瘍合併幽門螺旋菌感染如何治療

正常胃粘膜中26%陽性, 胃炎中60%陽性,

胃潰瘍病人此菌的陽性率可達95%, 自1983年以來就不斷有人報導認為此菌與潰瘍病有關。 該菌呈世界性分佈, 與社會經濟狀況有關, 人群中HP感染的陽性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據報導, l一11歲兒童HP檢出率為零, 20歲人中陽性率10%, 60歲時陽性率達50%。

此菌在胃液中不易被發現, 它存在於粘照深層的鹼性溶液中, 多位於胃竇部及胃體上部的小彎側, 其致病機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HP有蛋白水解酶樣作用, 能裂解胃內的粘蛋白, 使胃粘膜的保護作用減弱。 ②由於該菌寄生於胃的粘液內, 靠近上皮細腦, 其鞭毛樣運動可使胃粘膜受到損傷。
該菌的尿激酶樣作用能分解尿素而形成胺, 從而改變了局部粘膜的酸鹼度, 使pH升高, 影響氫離於進入胃腔,

造成氫離子回滲, 引起胃粘膜的損害。

如果胃潰瘍與HP感染同時存在, 在治療時應加用抗該菌的藥物。 HP對許多藥物很敏感, 如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滅滴靈、痢特靈等, 人們對上述這些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使用方法並不陌生。

應該提出的是近幾年來臨床上應用的膠體鉍劑(三鉀二枸櫞鉻合鉍), 其商品名為Denol, 對HP的治療最為有效, 其作用機制與硫糖鋁相似, 在酸性環境中形成由鉍鹽、粘液及氨基酸組成的凝結物, 構成一層保護屏障。 目前國內應用的迪樂、得樂都是Denol的類似產品, 效果也很好, 有報導說, 它在酸性環境下可以滲透到粘膜層內而殺死HP。

在治療時可與抗潰瘍藥合用, 也可以單獨使用, 但要注意服用時間不宜過長,

以防鉍劑中毒, 這類藥的使用以控制在8周之內較合適。 現在臨床上應用的鉍劑沖劑, 一般服用方法是每次1包, 每日4次, 3餐前半小時及睡前服用, 服藥時將藥用30毫升溫開水稀釋, 應注意服藥時既不能不稀釋直接吞服, 也不能加水太多而稀釋過度, 因為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殺菌作用。

最近, 有些國外學者針對HP易於產生耐藥性而提出聯合應用抗菌藥的觀點, 最常用的是滅滴靈, 每日3次口服, 1次劑量為0.5克, 一般服2周左右, 或應用一些抗生素, 如先鋒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或痢特靈等藥物中的一種, 與迪樂或得樂同時服用, 均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