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溫運調氣和胃與臨床

“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為仲景治療痰飲病之大法。 痰飲病總由陽虛陰盛, 氣機失調, 水津停驟于局部而成。 總屬陽微陰盛、本虛標實之疾。 治以本法之核心, 即是“溫”與“和”二字。 所謂溫者, 即以溫化為主, 言其溫通氣機為先;所謂“和”者, 即和其不平為要。 合而言之, 其意如下:溫能助陽, 以勝陰邪 即《臨證指南》“驅陰邪以複陽”之理。 陽通則氣機得暢, 三焦得通, 水津迴圈無滯而病癒。 溫運為主 治飲又不能過於剛燥, 因剛燥亦能傷正。 痰飲之病, 和為其要 痰飲病雖屬本虛, 但又謂標實之患, 故不能一味溫補, 若補之太過則閉邪,

因而必以行消開導為宜。 其所以言“和之”而不談“補之”即調和之謂。 系和其陰陽, 和其虛實, 和其標本, 總謂調和氣機, 以複水津代謝之平衡。 臨床上即以溫腎健脾以治本, 化飲利水以治標。 內飲治腎以金匱腎氣丸、真武湯主之;外飲治脾以苓桂術甘湯治之。 內外兼治是為古今之常法。 余以越鞠湯調節氣機, 繼以苓桂術甘湯善其後治療溢飲病, 效果顯著。

案例1

曾治一朴姓女患者, 于1984年5月至餘診。 該女42歲, 近五年來四肢浮腫, 午後尤甚, 顏面虛浮, 煩躁易怒, 時輕時重, 幾經多家醫院求治, 診斷明確, 效果不佳。 即給服越鞠湯四劑, 病癒大半, 遂以苓桂術甘湯六劑收功。 前者以調氣機為先, 氣順血暢百病皆愈;遂以溫通健脾和中之苓桂術甘湯增強氣化之力,

患者氣機通暢, 臟腑、氣血、陰陽和諧而病痊癒。

本病案是用越鞠東加減治療鬱證的案例。 郁為情志怫鬱、氣機不暢所致的一類疾病的總稱。 因此, 凡情志致鬱或因病而鬱者均屬之。 其臨床表現亦極為複雜, 病員之多之廣, 幾乎涉及千家萬戶。

案例2

曾治一張姓女病人, 素日性情急躁, 上班兩年來, 煩躁易怒, 心悸、失眠逐漸加重, 近一個月來悲憂欲哭無常, 頭痛而暈, 記憶力大減。 每至西醫以“精神病”而休息治療, 口服穀維素、安定片等不效。 余以上方四劑, 複診時患者精神大振, 笑容煥發, 述其心胸開闊, 症狀去半, 情緒安定, 睡眠、心悸均好轉。 囑其移情易性, 又投四劑而愈。

本病案是以鐵落越鞠湯治療鬱證, 效果令人滿意。

尤以煩躁易怒、情緒不安;或心情抑鬱, 心悸, 失眠, 多夢;或咽中梗阻, 如有炙臠;或月經異常;或耳鳴, 眩暈, 甚則噁心、嘔吐者其效尤良。 藥物組成:生鐵落500克, 香附30克, 川芎15克, 梔子15克, 蒼術15克, 神曲25克。 易怒者加生芍25克, 枳實15克;心情抑鬱, 精神恍惚, 悲傷欲哭者, 加生百合50克, 紫石英25克, 阿膠15克, 雞子黃1~3個;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00克;頭暈目眩, 耳鳴, 嘔吐者加膽南星10克, 竹茹15克, 橘絡15克;月經異常有塊者加紅花15克, 桃仁10克;白帶多者加茴香25克, 官桂15克;脘脹而脅痛者加郁金15克, 柴胡15克, 水煎服, 1日2次。

臨床點滴

越鞠湯(丸)為丹溪治五鬱之疾, 變通治六郁之方。 六郁之中又以氣鬱為先。 鬱則燥淫, 燥則乾澀, 氣化不暢, 又為陽明秋金之位。 肺屬金主氣, 調營衛、補陰陽,

傷則清氣不升, 濁氣不降, 上下不交而成鬱。 故經曰:“太陰不收, 肺氣焦滿。 ”

鬱病躲在中焦(“氣之源在乎脾”)。 中焦者脾胃也。 胃為水穀之海, 脾之與胃為後天之本, 五臟六腑之主, 四髒一有不平, 則中氣不得其知而先鬱。 因此, 肺氣之布必由胃(脾)氣之輸, 胃(脾)氣之運, 必本三焦之化。 此乃“肺之脾胃”之理。

此方兼升降, 將欲升之, 必先降之;將欲降之, 必先升之。 香附統領諸藥, 乃氣病之總司, 陰中快氣之藥, 下氣最速, 能升能降, 郁散而平, 以調肺(氣)之怫鬱;蒼術開發, 因胃強脾資生後天, 能徑入諸經而燥濕鬱;神曲佐化水谷而消食鬱;梔子清郁導火以達肺、騰胃而清三焦, 則解火鬱;尤妙以扶芎之辛, 足厥陰藥, 直入肝膽以助少陽生氣上朝而營衛和,

太陰之收氣下肅而精化氣, 暢達三焦, 上行頭目, 下行血海, 為陰陽氣血之使, 則調血鬱。

《素問·病能論》“生鐵落飲”方為治鬱怒傷肝而病癲狂者。 生鐵落辛平重墜, 鎮心平肝, 定驚療狂而解毒。 肝平郁解怒息狂定。 肝木條達, 中焦開發, 胃主行氣于三陽, 脾主行氣于三陰, 脾胃既布, 水穀之氣得行, 則陰陽、臟腑不受燥金之鬱, “氣血沖和, 萬病不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