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蔡某, 男, 53歲。 2015年7月2日初診。 左小指、無名指伸展障礙半年余, 左上肢憋困1月餘。 西醫不能明確診斷。 大便黏、不暢。 晚上口幹、尿頻。 下肢困重無力, 畏寒多衣。 舌質暗紅體大, 舌苔薄白膩, 脈象細弦緩。
處方:川芎15克, 生蒼術15克, 香附12克, 炒梔子12克, 焦神曲15克, 焦山楂15克, 茯苓15克, 豬苓12克, 澤瀉24克, 桂枝6克, 全瓜蔞15克, 枳殼9克。 7劑, 水沖服。
案2
徐某, 男, 30歲。 2015年7月2日初診。 手足汗多1年餘, 汗多可呈“滴水狀”。 伴見脫髮明顯, 自覺乏力, 小便不盡。 納好, 便調。 舌質暗紅, 舌苔薄白, 脈象弦緩。
處方:葛根30克, 黃芩12克, 黃連6克, 生牡蠣30克, 炒雞內金15克, 焦山楂15克, 茯苓30克。
按:案1, 高建忠老師是以五苓散合越鞠丸加減來治療這位病人的。 高建忠老師常常用五苓散治療全身水液代謝失常的疾病。 水液運行周身, 泛溢肢體, 浸淫筋脈肌肉則為憋脹不適, 流注于下焦則尿頻, 津不上承則發為口幹。 那此處為何要用越鞠丸呢?老師說, 患者在交談中一直歎氣, 生病時間這麼長, 心情自然不會好。 用越鞠丸是考慮到他這個人此時處於“鬱”的狀態。 氣不行就水不行, 氣滯導致水液代謝失常。 如果只是治水而不治氣鬱, 收效甚微。
那解鬱為何不用逍遙散呢?老師在文章《越鞠丸證舌苔多濁膩》中寫道:“鬱證而見體虛, 補虛解郁似為正法。 然臨證當講究標本先後, 如邪實而早用補藥, 往往正虛不得補, 鬱滯不得開。
此案中, 老師用越鞠丸“治人”。
案2, 患者手足汗多, 《傷寒明理論》中寫道:“傷寒手足汗出, 何以明之?四肢者, 諸陽之本, 而胃主四肢, 手足汗出者, 陽明之證也。 ”
手足汗出可從陽明論治, 但為什麼高建忠老師會選用葛根芩連湯呢?老師解釋道:這個人喜好喝酒, 體質偏於濕熱, 因此用葛根芩連湯清解“酒家”的濕熱。
此案中, 老師用葛根芩連湯“治人”。
臨床常有病人在敘述了很多病症後問:“大夫, 您治的是我身上哪種病啊?” 高建忠老師總是回答:“我治的是你這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