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綜合療法治癲癇

案例

陳某 , 男, 4歲11個月, 2011年3月6日初診。 患兒家長代訴, 已有癲癇病史3年, 每天發作約3~5次, 發病時突然昏僕, 四肢抖動, 肢體強直, 口吐涎沫, 息粗痰鳴, 目睛上視, 牙關緊閉, 面色青紫, 每次發作2~3分鐘自行緩解, 昏睡10~20分鐘後漸醒如常人, 醒後感疲乏無力。 患兒平素性情急躁, 食納尚可, 大便幹結, 2~3天1行, 一直服用丙戊酸鈉口服溶液每次8毫升, 每日 2次, 苯巴比妥60毫克, 晚上睡前頓服維持, 發作仍較頻繁, 舌質偏紅發暗, 苔黃膩, 脈數。

查體:神經系統未見異常。

輔助檢查:EEG:小兒異常腦電圖, 各導可見棘慢波、尖慢波發放, 睡眠中可見睡眠9-11Hz睡眠紡錘波。

頭顱CT、MRI均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癇病, 發作期屬於風痰閉阻, 熱擾心神。

治則:清熱豁痰, 息風開竅, 佐以活血重鎮安神。

治法:1.方用定癇丸加減。 膽南星6克, 竹瀝10毫升(兌入), 煆礞石15克(先煎), 清半夏8克, 茯苓12克, 陳皮6克, 枳實 6克, 海浮石10克(先煎), 浙貝母10克, 郁金12克, 石菖蒲10克, 全蠍 6克, 白僵蠶6克, 蜈蚣1條, 天麻10克, 生龍齒15克(先煎), 炒梔子6克, 川芎10克, 焦神曲15克, 甘 草10克, 14劑, 水煎200毫升, 每日1劑, 分早中晚溫服。

2.佩戴式電子經穴儀治療, 每日3次, 每次60分鐘。

3.囑西藥用量暫不變, 按時服用。

4.節飲食、避免劇烈運動, 忌食巧克力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風寒, 暢情志。

二診:患兒于2011年3月9日、11日各發作1次, 發作形式同前, 但發作持續時間及症狀較前減輕, 治療有效, 食納尚可,

大便仍偏幹, 舌質淡紅, 苔稍黃膩, 脈數。 繼用上方加大黃6克, 柴胡10克, 青葙子10克, 水蛭6克, 以增強清肝瀉火、活血化痰的功效, 14劑, 每日1劑。

三診:患兒半月未發抽搐, 精神可, 情緒較前明顯好轉, 大便1日1行, 夜休可, 食納明顯好轉,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緩滑。 停湯劑後, 改用上方去生龍齒、大黃、礞石、浮海石, 加黨參、當歸、白芍各15克, 制丸劑, 每次3克, 每日2次, 連服6個月, 以活血化痰, 調和肝脾。

四診:近半年未發癲癇, 暫試停西藥, 繼服上丸藥3個月亦未發癲癇, 後改為每日2克, 每日1次, 連續服用以鞏固療效。

五診:從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患兒已1年未發癲癇, 隨後逐漸停藥, 後隨訪2年半, 未再發作, 現已上學, 複查腦電圖大致正常。

按:該患兒所發癲癇, 早期由素體脾虛夾痰,

積痰內伏, 加之肝經鬱熱, 肝陽化風, 挾痰火上擾心神, 清竅被蒙, 而發為癇。 證屬風痰閉阻, 熱擾心神。 患兒發作頻繁, 且病情持續日久, 嚴重影響患兒生活品質, 治療宜中西醫結合, 用西藥治療的同時, 運用中醫清熱豁痰、息風開竅之法, 以定癇丸加減。

其中膽南星清火化痰, 息風定癇, 《藥品化義》謂其“治一切中風、風癇、驚風”。 竹瀝甘寒滑利, 能清熱化痰, 鎮驚利竅, 《本草備要》言其“治痰迷大熱, 風痙癲狂。 ”兩藥共為主藥。 半夏燥濕化痰, 茯苓利濕化痰, 陳皮理氣化痰, 浙貝母清熱化痰, 枳實下氣(配膽南星、石菖蒲、二陳類為滌痰湯), 天麻、僵蠶、全蠍、蜈蚣息風通絡, 平肝止痙共為輔藥。 石菖蒲開竅化痰為佐藥。 加青礞石墜痰下氣, 攻逐陳積伏匿之老痰;海浮石鹹寒,

體虛輕浮, 既可治痰火凝結, 又善治老痰膠結積塊;郁金、川芎活血行氣, 解鬱清心, 配竹瀝、梔子、石菖蒲清火化痰開竅;生龍齒鎮心安神, 諸藥共奏化痰息風, 清心安神之效。

痰久必致瘀, 瘀生痰更積, 故治療應治痰要活血, 血活則痰化, 故二診加用水蛭、大黃以清熱破血, 使痰濁瘀熱從下而出, 以清心開竅。 待痰熱之象逐漸消除, 癲癇發作基本控制, 此時宜調肝和脾、化痰活血從本治之, 故加黨參、白芍、當歸以柔肝和脾。

使用電子經穴治療儀, 通過對頸部迷走神經的刺激, 結合中醫經絡理論, 生物電磁力學等“三效合一”的醫學原理, 達到控制癲癇發作、減少藥量;減毒增效、改善智力;啟動生物酶、調節神經元興奮作用。

中醫經絡氣血理論認為, 人體氣血必須通過經絡, 才能布散於身體各處(包括腦)。 頸項部是人體中樞與軀體聯繫的樞紐部位, 頸項部相關穴位位於中樞和軀體的關鍵點位, 有內調臟腑、外濡腠理的作用, 《靈樞·海論》雲:“腦為髓之海, 其輸上于其蓋, 下在風府。 ”督脈入屬於腦, ...貫心, 所以督脈及其相關穴位與人體氣血亦有密切關係, 《難經·二十九難》說:“督之為病, 脊強而厥。 ” 所以在頸項部及督脈相關穴位施治, 可以實現調神通絡、抗癇止痙的作用。 電子經穴治療儀正是通過對位於迷走神經區域的人迎穴、天窗穴, 督脈的大椎穴、身柱穴的刺激, 疏經通絡, 行氣活血, 調整陰陽, 以達到抗癇止痙的作用。

總之在癲癇的治療中, 發作期以祛邪治標為主, 採用化痰息風、鎮驚安神、活血等方法,緩解期以調肝理脾為主,使氣機調暢,痰瘀無生成之源,以達到控制癲癇發作之目的。

採用化痰息風、鎮驚安神、活血等方法,緩解期以調肝理脾為主,使氣機調暢,痰瘀無生成之源,以達到控制癲癇發作之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