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傷性肩關節前脫位

病因

肩關節處於外展外旋位跌倒或受到撞擊, 軸向的或後伸的暴力經肱骨傳達於肩關節, 如暴力足夠強大, 即可使肱骨頭穿破關節囊的前下方造成前脫位。

臨床表現

傷後肩部迅速腫脹, 並出現畸形。 肩部固定在輕度外展前屈位, 為減緩疼痛, 患者以手扶持傷側前臂。

由於肱骨頭已自關節盂脫出, 肩峰在皮下明顯突出, 使肩的外形呈方形稱為方肩。 觸診肩峰下空虛, 而於喙突下、鎖骨下或腋下可觸及脫位的肱骨頭。

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均受限制, 肱骨頭相對固定於脫位處, 稱彈性固定。 將傷肢肘部接觸胸前部,

則手部不能觸及健肩;反之, 傷肢手部觸及健肩時, 其肘部不能接觸胸前部(Dugas征), 是肩前脫位的重要體征。

檢查

X線檢查, 正位及腋位。 以瞭解脫位程度及有否合併損傷存在, 對於存在骨質疏鬆的患者, 必要時行CT檢查, 排除有無合併無移位的骨折。

診斷

根據外傷史, 肩峰突出呈“方肩”肩峰下空虛感及上臂外展位元的彈性固定。 杜格(Dugas)征陽性, 以及X線檢查可確診。

治療

急性創傷性肩關節前脫位一經診斷即應及時閉合復位, 這不僅可及時減緩傷者痛苦, 而且越早處理越易於復位。 肩關節前脫位的閉合重定不需要麻醉。 個別肌肉發達復位困難者, 可以給予適當麻醉放鬆肌肉痙攣, 使復位易於成功。 常用的閉合復位方法如下:

①Hippocratis法(足蹬法);

②Kocher法(旋轉復位法);

③Stimson法。 不拘何種方法復位, 完成後應將上臂固定於胸壁3~4周, 以利損傷組織的修復並減少復發性脫位的機會。 去除制動後循序練習肩關節活動。

注意事項

老年患者有時合併肱骨近a端的骨折, 手法復位前需CT明確, 以免牽引復位過程中造成原有骨折的移位。 牽拉復位中避免瞬間暴力, 以免復位難以成功或造成新的損傷。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創傷性肩關節前脫位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類似於這種創傷性肩關節前脫位的外傷, 一定要趁早治療。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