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傷性肩關節後脫位

病因

多由傳導應力所引起, 常見為跌倒時, 上臂于前屈內收內旋位受力, 應力沿肱骨軸向傳導而致肱骨頭衝破後關節囊脫向後側;肩前方的直接打擊、碰撞亦可造成後脫位。

臨床表現

後脫位體征不如前脫位那樣明顯, 故檢查應仔細, 以免漏診。

比較雙肩外形, 傷側肩部扁平而肩後飽滿、膨隆, 喙突較為突出。

傷肢處於中立位或固定於內收內旋位, 不能做外展動作。 盂下或肩胛岡下後脫位時上臂固定於輕度外展及明顯內旋位, 任何方向的運動均可引起疼痛。

檢查

常規X線檢查有時表現大致正常,

應攝45°位肩斜位片, 此時肩關節盂前後緣相重疊, 關節間隙清晰可見。

如肱骨頭影像與肩盂影像相重疊, 即為後脫位。

因肩外展困難, 難於投照腋位相時, 可採用身體後仰30°投照, 即可判斷脫位, 對於患者疼痛明顯, 難以配合X線檢查體位時, 可行肩關節CT掃描明確。

診斷

外傷史, 後脫位時肩前方變平, 喙突凸起容易觸及;肩峰較正常明顯, 肩後方較豐滿, 可觸及肱骨頭, 無明顯方肩及彈性固定現象。

X線檢查, 必要時行CT檢查, 對於X線報告正常, 但患者症狀明顯時, 切記進一步檢查, 以免漏診。

治療

肩關節後脫位均可採用無麻醉下閉合復位——沿畸形位牽引並輕柔外旋上臂, 同時於肩後側向前推擠肱骨頭即可整複脫位。

個別肌肉發達者可給予麻醉。

上臂固定於軀幹3~4周, 以利損傷組織癒合, 對於漏診或當初未就診而成為陳舊性脫位者, 需手術切開復位, 修復損傷的肩袖及關節囊。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創傷性肩關節後脫位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患有創傷性肩關節後脫位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及時的救治, 防止病情的惡化。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