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確, 流行病學調查提示鼻咽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可能的相關因素有:eb病毒感染, 化學致癌因素, 遺傳因素, 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失控等。
【病理改變】
(一)好發部位及大體形態 鼻咽癌常發生於鼻咽頂後壁的頂部, 其次為側壁, 發生於前壁及底壁者極為少見。 鼻咽癌的大體形態分為五種, 即結節型, 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潤型和潰瘍型。
(二)生長擴散規律 鼻咽癌的擴散有其規律性。 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 可稱之為局限型。 隨著腫瘤的生長, 癌腫可向鄰近的竇腔、間隙和顱底直接擴散。
(三)組織學分類
在組織細胞學分類方面, 各家意見尚未能完全統一。 為此,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1年提出可分為:角化型鱗狀細胞癌、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三型。 目前各地專家均同意推薦使用《鼻咽癌診治規範》中的分類方法:
1.原位癌 指發生於粘膜被覆上皮或隱窩被覆上皮,
2.微小浸潤癌 指癌變的細胞穿破上皮基底膜向下早期浸潤而形成。 微小浸潤癌與原位癌可以認為是鼻咽癌的早期病變。
3.鱗狀細胞癌 鼻咽癌的98%是起源於柱狀上皮的鱗狀細胞癌。 按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又可分為:高、中及低分化鱗狀細胞癌。
4.泡核狀細胞癌 見大部分癌細胞呈空泡狀改變。 由於癌巢中間質纖維少, 淋巴細胞豐富, 故又稱“淋巴上皮癌”。 泡核狀細胞癌發展快, 易下行性淋巴及血道轉移, 對放射治療敏感。 5.未分化癌 癌組織中找不到清楚的細胞間橋和細胞角化, 亦無腺腔結構。
6.腺癌 極少見。 來源於鼻咽粘膜腺體或小涎腺, 癌細胞呈腺性分化, 有明顯的腺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