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耳穴壓迫神門、肺、咽喉、肝、腎上腺等穴。 根據臨床症狀不同加減, 伴發失眠者加選耳尖、心等;伴胃部不適者加選耳中、脾、胃等。
選准穴位後, 用75%酒精對耳廓皮膚進行消毒脫脂, 用0.6cm×0.6cm膠布將一粒王不留行子固定於所選穴位上。 兩耳同時選穴, 每週換穴2次, 2周為1個療程。 兩個療程之間, 間歇3日。
治療期間, 囑患者每日揉壓所選耳穴3~5次, 刺激強度根據病人情況而定, 一般均選用中等刺激, 使耳廓有發熱、發脹、放射感。 貼穴治療過程中幫助病人分析病情, 讓病人充分瞭解所患病症的基本概況,
中醫認為梅核氣的形成是由於情志抑鬱, 肝氣鬱結, 使氣機阻滯, 肺系不利, 痰氣互結於咽喉, 致本病的發生, 治痰先治氣, 氣行則痰無所生, 調暢氣機是本病關鍵。 刺激耳穴能對人體功能狀態和生理病理狀態進行調整, 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採用耳穴壓丸法, 取咽喉、神門、肺、肝、腎上腺為主穴進行治療。 依據“德爾他反射”, 按壓相應咽喉反應區可達下氣利咽的功效;神門有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功能, 有鎮靜止痛、安眠等作用。
肺主肅降, 肝主疏泄, 兩穴相配肝木得平, 肺金得降, 氣暢郁解;腎上腺穴能調節腎上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功能, 起抗炎抗過敏作用, 並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本病與胃食管反流病關係密切, 相當一部分患者同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液可灼傷咽喉部, 引起咽喉部潰瘍, 故而針對此類病員加選耳中、脾、胃等。 患者可根據需要隨時按壓治療穴位, 起到持續的刺激作用, 尤其適用於咽異感症這樣的慢性患者。
患者由於咽喉部不適, 焦慮恐懼, 疑患癌症, 故在治療的同時對其病因病情進行耐心分析, 消除其思想顧慮, 建立治療信心, 因此收桴鼓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