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的營養價值, 相信大家都是略知一二的, 也是大家平時離不開的美食。 但很少有人知道, 豬身上的某些部位如果吃錯的話, 是很有可能會中毒的, 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一些。 想知道豬脖子肉的危害以及吃豬肺有什麼壞處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無論是賣豬肉還是吃豬肉, 大家都別輕視, 因為說不定就會吃到豬身上一些對人身體有危害的部位。
這些肉含毒量驚人別再吃了
豬頸下分佈著下頜淋巴結、腮腺淋巴結和咽後淋巴中心等重要淋巴結。 正常的淋巴結呈黃白色或黃褐色, 這些肉不要吃哦。
而出現充血、出血、水腫、化膿、壞死等病變的淋巴結(俗稱“肉棗”)中則含有有大量的細菌、病毒、毒素、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危害非常大。
喉後喉後方有甲狀腺, 食入會出現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症狀。 人食用甲狀腺後, 過量的甲狀腺素將擾亂人體正常的內分泌活動, 造成一系列精神、神經症狀, 同時人體正常的物質代謝也將受到干擾, 出現各種中毒症狀, 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專家說, 血脖肉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結、甲狀腺等組織, 使用必定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但是, 只要在食用前剔除這些多餘的組織, 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
如何處理豬脖子肉
首先要找到肉疙瘩, 仔細觀察一下, 豬肉的肌纖維是有走向的, 肉質緊實, 手是撕不開的。
而淋巴結在皮的下麵, 藏在脂肪內, 呈顆粒狀單獨分佈, 也有連成一長片的;顏色主要是紅色的、淡黃色的, 有一些血腫了還會發紫, 和肉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而且它們可以用手撕下來, 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筋筋絆絆’的部分, 即使是沒經驗的新手也能輕鬆地分辨。
除了豬頸外, 還有哪些部分可能會有這些肉疙瘩?“像腹股溝、腹部的一些脂肪和腸系膜中都有淋巴, 豬花油中也有很多的淋巴結, 平時要注意。
高溫加熱、煮熟之後, 淋巴應該也沒什麼危害了, 其實, 主要是害怕在處理、加工的過程中, 手指劃破感染病毒。
豬肺中毒素最多
豬肺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 豬肺作為豬的呼吸器官, 肺泡中容易含有寄生蟲、細菌和病毒,
豬肺泡作為氣體交換的場所, 空氣中的塵埃容易在肺部堆積, 從而導致豬肺中灰塵多。 豬肺中含有重金屬。 既然豬肺中容易包裹著灰塵, 那麼, 灰塵中的重金屬也會存在, 而這些重金屬經過人體消化吸收, 又殘留在人體內。
重要的是, 豬的肺泡多個數多, 個體小, 而總面積大, 很難清洗乾淨。 豬肺容易聚集有毒物質。 有機構對豬進行研究, 發現餵食瘦肉精的豬, 其豬肺中含有的瘦肉精量最高, 占整個豬體的60%以上。
所以, 豬肺有一旦食用不對, 很容易給人體帶來危害, 造成中毒。
除了脖子肉和豬肺, 食用豬肝和豬腦也要注意適量。
豬肝中膽固醇和重金屬含量多
豬肝我們常吃它來補充維生素A和補鐵, 但是豬肝的食用也並不是百無禁忌的。 首先, 豬肝食用時過於追求嫩, 則容易導致寄生蟲感染。
其次, 肝臟是最大的解毒器官, 獸藥和食物進入豬體之後, 需要經過肝的解毒和消化, 這樣也造成其中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堆積在豬肝內。
如銅元素在豬肝含量就最好, 但是吃多了同樣危害身體健康。 再有, 豬肝中的膽固醇含量更高, 人體每天只需要300毫克的膽固醇, 而每吃2兩豬肝人體就會攝入4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 所以, 豬肝吃多了不僅僅不利於肝臟, 反而會導致膽固醇攝入過多。
一個豬腦能滿足人體10天所需膽固醇
很多家長常常用豬腦給孩子補腦, 其實豬腦和豬肉比價, 只是其中的鈣、磷、鐵含量比較高而已。
但是豬腦中膽固醇的含量卻極高, 每吃掉1個豬腦(2兩左右)也就給人體增加了30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 也就是人體10天左右所需要的膽固醇。 所以, 豬肝和豬腦的食用也需要引起注意, 不能過分追求口感, 也不能過量。
怎麼挑選好豬肉
①看顏色
新鮮豬肉為淡紅色或淡粉色, 表皮肥肉部分呈有光澤的白色。 而不新鮮的豬肉呈灰色或暗紅色, 切面也呈暗灰色或深褐色, 表皮脂肪部分有污穢, 呈淡綠色。
病死豬肉色澤暗紅或帶有血跡, 脂肪呈桃紅色, 肉切面上的血管可擠出暗紅色的淤血。 老母豬肉口感不好, 不易煮熟, 其肉皮厚、褶皺多、毛囊粗, 呈灰白色, 沒有光澤, 瘦肉部分呈暗紅色。
②輕觸摸
觸摸新鮮的豬肉表面, 感覺微幹或稍濕,但不黏手;而不新鮮的豬肉,摸起來會感覺表面乾燥或有些黏手。
③按彈性
新鮮豬肉質地緊實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後,能迅速恢復原狀;而變質豬肉,由於其組織遭到破壞,用手指按壓後,恢復速度慢,甚至按壓處會始終呈凹陷狀。
④觀外表
放心肉很少有血水或水滲出,表皮無任何斑痕;而不新鮮的豬肉,肉質不乾淨,用手按壓,還會有暗紅色、褐色或黑色的血水滲出。放心肉很少有血水或水滲出,表皮無任何斑痕。
⑤看肥肉
正常豬肉的肥肉適中,而喂了“瘦肉精”的豬,其脂肪層很薄,通常不足1釐米,且肉色發紅,纖維疏鬆,瘦肉與脂肪之間甚至會有液體流出。
⑥聞氣味
新鮮、健康的豬肉氣味新鮮,並帶有微微腥味。而變質、“加料”豬肉,無論其表層,還是深層都有血腥味、腐臭味。
⑦查認證
購買豬肉時,一定要問清業主所售豬肉是否具備相關合格資質,包括檢驗合格章、檢疫合格章、檢驗合格證以及檢疫合格證,如果都不具備,就應引起注意。
豬肉與什麼相忌
豬肉不宜多食,肥肉尤其如此。多食則助熱,使人體脂肪蓄積,身體肥胖,或血脂升高,以致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高血壓等。故肥胖、血脂過高、冠心病、高血壓慎用或忌用。
1.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狀腺的豬肉。
2.服降壓藥和降血脂藥時不宜多食。
3.禁忌食用豬油渣。
4.小兒不宜多食。
5.不宜在剛屠後煮食。
6.未剔除腎上腺和病變的淋巴結時不宜食用。
7.老人不宜多食瘦肉。
8.食用前不宜用熱水浸泡。
9.在燒煮過程中忌加冷水。
10.不宜多食煎炸鹹肉。
11、不宜多食加硝醃制之豬肉。
12.不宜多食午餐肉。
13.不宜多食肥肉。
14.忌與鵪鶉同食,同食令人面黑。
15.忌與鴿肉、鯽魚、蝦同食,同食令人滯氣。
16.忌與烏梅、桔梗、黃連、小蕎麥同食,易使人脫髮。
17.忌與菱角、黃豆、蕨菜、桔梗、烏梅、百合、巴豆、大黃、黃連、蒼術、蕪荽同食,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複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
食用指南
基礎做法
1.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淩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2.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3.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家常菜燉豬肉的訣竅
1.肉塊要切得大些
豬肉內含有可溶于水的呈鮮含氮物質,燉豬肉時釋出越多,肉湯味道越濃,肉塊的香味會相對減淡,因此燉肉的肉塊切得要適當大些,以減少肉內呈鮮物質的外逸,這樣肉味可比小塊肉鮮美。
2.不要用旺火猛煮
一是肉塊遇到急劇的高熱,肌纖維變硬,肉塊就不易煮爛。
二是肉中的芳香物質會隨猛煮時的水氣蒸發掉,使香味減少。
3.在燉煮中,少加水,以使湯汁滋味醇厚
結語:豬脖子肉的危害以及吃豬肺有什麼壞處,以後一定要注意了。
感覺微幹或稍濕,但不黏手;而不新鮮的豬肉,摸起來會感覺表面乾燥或有些黏手。③按彈性
新鮮豬肉質地緊實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後,能迅速恢復原狀;而變質豬肉,由於其組織遭到破壞,用手指按壓後,恢復速度慢,甚至按壓處會始終呈凹陷狀。
④觀外表
放心肉很少有血水或水滲出,表皮無任何斑痕;而不新鮮的豬肉,肉質不乾淨,用手按壓,還會有暗紅色、褐色或黑色的血水滲出。放心肉很少有血水或水滲出,表皮無任何斑痕。
⑤看肥肉
正常豬肉的肥肉適中,而喂了“瘦肉精”的豬,其脂肪層很薄,通常不足1釐米,且肉色發紅,纖維疏鬆,瘦肉與脂肪之間甚至會有液體流出。
⑥聞氣味
新鮮、健康的豬肉氣味新鮮,並帶有微微腥味。而變質、“加料”豬肉,無論其表層,還是深層都有血腥味、腐臭味。
⑦查認證
購買豬肉時,一定要問清業主所售豬肉是否具備相關合格資質,包括檢驗合格章、檢疫合格章、檢驗合格證以及檢疫合格證,如果都不具備,就應引起注意。
豬肉與什麼相忌
豬肉不宜多食,肥肉尤其如此。多食則助熱,使人體脂肪蓄積,身體肥胖,或血脂升高,以致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高血壓等。故肥胖、血脂過高、冠心病、高血壓慎用或忌用。
1.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狀腺的豬肉。
2.服降壓藥和降血脂藥時不宜多食。
3.禁忌食用豬油渣。
4.小兒不宜多食。
5.不宜在剛屠後煮食。
6.未剔除腎上腺和病變的淋巴結時不宜食用。
7.老人不宜多食瘦肉。
8.食用前不宜用熱水浸泡。
9.在燒煮過程中忌加冷水。
10.不宜多食煎炸鹹肉。
11、不宜多食加硝醃制之豬肉。
12.不宜多食午餐肉。
13.不宜多食肥肉。
14.忌與鵪鶉同食,同食令人面黑。
15.忌與鴿肉、鯽魚、蝦同食,同食令人滯氣。
16.忌與烏梅、桔梗、黃連、小蕎麥同食,易使人脫髮。
17.忌與菱角、黃豆、蕨菜、桔梗、烏梅、百合、巴豆、大黃、黃連、蒼術、蕪荽同食,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複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
食用指南
基礎做法
1.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淩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2.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3.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家常菜燉豬肉的訣竅
1.肉塊要切得大些
豬肉內含有可溶于水的呈鮮含氮物質,燉豬肉時釋出越多,肉湯味道越濃,肉塊的香味會相對減淡,因此燉肉的肉塊切得要適當大些,以減少肉內呈鮮物質的外逸,這樣肉味可比小塊肉鮮美。
2.不要用旺火猛煮
一是肉塊遇到急劇的高熱,肌纖維變硬,肉塊就不易煮爛。
二是肉中的芳香物質會隨猛煮時的水氣蒸發掉,使香味減少。
3.在燉煮中,少加水,以使湯汁滋味醇厚
結語:豬脖子肉的危害以及吃豬肺有什麼壞處,以後一定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