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原因:
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 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 都可以引起盜汗。 引起出汗的原因很多:溫度過高, 內分泌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以及其他慢性病(結核、腫瘤), 還有藥物副作用等等, 因此需要到醫院檢查確診。
虛汗一般在晚上出, 是氣虛或陰虛造成。
中醫認為是腎虛或下焦濕熱所致;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症名, 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 醒後汗泄停止”為特徵的。 中青年“盜汗”與小兒血鈣偏低引起的“盜汗”發病機理不同。 冬春轉季是中青年“盜汗”的高發期, 原因多為病人“陰虛”所致,
盜汗的病人, 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 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 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 出的汗量, 相差懸殊很大。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 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 多數在入睡已深, 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
中型盜汗的病人, 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 甚則可使睡裝濕透, 醒後汗即止, 揩拭身上的汗液後, 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這種類型的盜汗, 病人常有烘熱感, 熱作汗出, 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 汗液極易泄出。 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 即有汗夜大量湧出, 汗出後即可驚醒, 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 汗液常帶有淡鹹味, 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 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 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
輕型與中型盜汗, 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 但重型盜汗病人, 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 向“脫症”發展,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由於長期盜汗, 使內津液耗損過多, 就出現一種陰虛現象, 這種患兒表現為唇舌紅幹, 手足心熱, 口幹, 飲水多但不解渴, 大便數天一行或每天行, 糞便幹且呈粒狀。 治療宜清熱養陰, 使熱內消。 筆者常用生地、麥冬、知母、元參、地骨皮、桑葉之類藥治療, 如熱過分重的可加黃連,
盜汗患兒經常易感冒者, 真正屬體虛的極少, 其易感冒大多由汗出而寐中推蹬蓋被, 受寒所致, 這與體虛感冒當有所區別。
盜汗患兒中也有個別人不屬於熱的, 他們表現為汗出多、極易感冒咳嗽, 較其他兒童怕冷, 體力較差, 平時稍運動也易出汗, 這在中醫學上稱營衛不和證, 治療時也不宜盲目用補品補劑, 可以調和營衛, 投桂枝湯合玉屏風方往往見效迅速, 藥物是:桂枝、白芍、甘草、生薑、紅棗、黃芪、白術、防風。
對盜汗患兒, 家長不但不能濫用補品, 相反地應調整飲食, 要控制兒童的葷食、甜食, 要讓兒童多吃些蔬菜水果, 這對治療盜汗是有益處的,
療法:
可以試服虛汗停沖劑或者玉屏風顆粒。
牡蠣散和玉屏風顆粒劑哪種藥止汗效果更好?
牡蠣散止汗效果比較好.不但表虛自汗可止,就是陰虛盜汗也可應用.組成是黃芪,麻黃根,牡蠣.
玉屏風散裡面黃芪,白術用於表虛自汗還可,但防風有散的作用,用於表虛常感冒的人比較好.單純用於止汗次之.
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 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 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 可用補中益氣東加減方來調整, 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 心悸少寐, 宜補血養心, 以歸脾東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 身體出現燥熱症, 也會有盜汗的情況, 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 又陰虛火旺的盜汗, 五心煩熱, 宜滋陰降火, 用之以當歸六黃東加減方, 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鑒別診斷後,再服藥改善。
盜汗常用的食療方法:
1、 泥鰍湯:
用泥鰍120克,熱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腸髒,用油煎至金黃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肉,每天1次,小兒則分次飲湯,不吃魚。連服3-5天。有補氣益陰之效。適用於盜汗者食用,民間常用治療小兒盜汗,功效顯著。
2、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飲用,每次2湯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氣,解煩熱等功效。適用於盜汗者飲用。
3、 糯米煲豬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豬肚1個,把米放入豬肚內,用線結紮,加水適量,共煲1小時,調味後吃見風使舵喝湯,再將糯米曬乾搗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補中益氣、劍陰止汗等功效。適用治療盜汗、自汗。
4、 紅棗烏梅湯:
取紅棗15枚、烏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氣斂陰、止汗之效。連服10天,對盜汗有療效。
5、 烏豆煲塘虱:
每次用烏豆100克、塘虱魚2條,去內臟及鰓,加水適量煲之,豆熟時加鹽、油食用。有養血益陰、滋腎調中等功效。民間用於治療盜汗、自汗,病後體虛、血虛頭痛、耳鳴、疲倦乏辦等症。
6、 韭菜炒鮮蝦:
每次用韭菜150克、鮮蝦250克去殼,加油急火共炒,熟後,加鹽調味食用,每天1次。有補虛助陽,固泄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盜汗、陽萎、遺尿、遺精等疾患。
怎樣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1)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二)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鑒別診斷後,再服藥改善。盜汗常用的食療方法:
1、 泥鰍湯:
用泥鰍120克,熱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腸髒,用油煎至金黃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肉,每天1次,小兒則分次飲湯,不吃魚。連服3-5天。有補氣益陰之效。適用於盜汗者食用,民間常用治療小兒盜汗,功效顯著。
2、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飲用,每次2湯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氣,解煩熱等功效。適用於盜汗者飲用。
3、 糯米煲豬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豬肚1個,把米放入豬肚內,用線結紮,加水適量,共煲1小時,調味後吃見風使舵喝湯,再將糯米曬乾搗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補中益氣、劍陰止汗等功效。適用治療盜汗、自汗。
4、 紅棗烏梅湯:
取紅棗15枚、烏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氣斂陰、止汗之效。連服10天,對盜汗有療效。
5、 烏豆煲塘虱:
每次用烏豆100克、塘虱魚2條,去內臟及鰓,加水適量煲之,豆熟時加鹽、油食用。有養血益陰、滋腎調中等功效。民間用於治療盜汗、自汗,病後體虛、血虛頭痛、耳鳴、疲倦乏辦等症。
6、 韭菜炒鮮蝦:
每次用韭菜150克、鮮蝦250克去殼,加油急火共炒,熟後,加鹽調味食用,每天1次。有補虛助陽,固泄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盜汗、陽萎、遺尿、遺精等疾患。
怎樣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1)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二)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