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惡寒發熱

概念

惡寒發熱是一個中醫學概念, 即發熱怕冷。 出《素問・至真要大論》。 為感冒、傷寒、溫病等多種外感熱病的常見症狀。 一般先見惡熱, 繼而發熱, 發熱後惡寒即減輕。 亦有已發熱而仍惡寒者。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病有發熱惡寒者, 發于陽也。 ”發熱惡寒為太陽表證的主要症狀, 治以解表為主。 亦為勞倦內傷的常見症狀。 《張氏醫通・諸傷門》:“勞倦所傷, 寒溫不適惡寒 , 即怕冷。 是自我感覺寒冷且與天氣環境不相符。 諸邪郁遏表陽, 或陽虛衛弱所致。

《素問・骨空論》:“風從外入, 令人振寒, 汗出頭痛, 身重惡寒。 ”《丹溪心法・惡寒》:“陽虛則惡寒。 ”《張氏醫通・寒熱門》:“外感、內傷、傷食、溫痰、火鬱, 皆有惡寒, 非獨陽虛也。 ”《證治匯補・惡寒》:“此第言陰陽正虛之病, 他如風、寒、暑、濕、痰、火、鬱、瘀、癰、瘡, 一切邪氣拂郁於表, 表中之陽氣不能發越者, 皆令惡寒。 ”“惡寒者, 雖居密室幃幕之中, 猛火近熱之發熱 , 體溫高出正常標準, 或自有身熱不適的感覺。 發熱原因, 分為外感、內傷兩類。 外感發熱, 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癘之氣所致;內傷發熱, 多由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 導致陰陽失調, 氣血虛衰所致。 外感發熱多實, 見於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證;內傷多虛, 有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虛勞發熱、陽浮發熱、失血發熱等。
發熱類型, 有壯熱、微熱、惡熱、發熱惡寒、往來寒熱、潮熱、五心煩熱、暴熱等。

常見證候

惡寒發熱是外感表證的主證, 如六經辨證中的太陽病, 衛氣營血辨證中的衛分證, 三焦辨證中的上焦證, 均可見此。 中醫辨證中惡寒發熱屬於外感表證----醫經雲:有一分惡寒、則有一分表證。

1、風寒束表:惡寒發熱, 惡寒重, 發熱輕, 兼有身痛, 無汗而喘, 脈浮緊, 多發於冬季。

2、風熱犯肺:惡寒發熱, 發熱重, 惡寒輕, 微汗出, 頭痛, 咽紅, 口幹, 咳嗽, 舌苔薄黃, 脈浮數, 多發於春季。

3、 風濕客表:惡寒發熱, 身體困重, 頭脹如裹, 關節疼痛, 舌苔白膩, 脈濡數, 多發交秋之季。

4、太陽中風:惡寒發熱, 自汗, 脈浮緩, 發於冬春二季。

5、太陽傷暑:惡寒發熱, 兼有身重疼痛, 脈弦細或芤遲,

多發夏暑之季。 如《金匱要略·痙濕喝病脈證》所說:“太陽中喝, 發熱惡寒, 身重而疼痛, 其脈弦細芤遲。 ”

6、暑溫暑兼寒濕:惡寒發熱, 身形拘急, 兼有頭痛, 無汗, 苔膩, 發於夏季。

7、濕溫濕遏衛氣:惡寒發熱, 身熱不揚, 午後熱甚, 兼有頭身重痛, 胸悶不饑, 面淡黃, 苔白膩, 肪濡數, 多發于夏末雨濕之季。

8、溫燥:微惡風寒, 發熱重兼頭痛, 少汗, 咳嗽, 痰少而粘, 鼻燥咽幹, 口渴, 舌紅苔白, 右脈數大, 多發於秋季。

9、涼燥:惡寒重, 發熱輕, 兼頭微痛, 無汗, 咳嗽, 痰少而稀, 鼻塞流涕, 咽幹唇燥, 苔白而幹, 脈弦, 多發於秋季。

10、伏暑:惡寒發熱, 兼頭痛無汗, 心煩口渴, 尿短赤, 胸悶, 苔膩, 脈濡數, 起病較急, 發于秋冬二季。 如《溫病條辨》所說:“頭痛微惡寒, 面赤煩渴, 舌白脈濡而數者, 雖在冬月,

猶為太陰伏暑也。 ”

11、冬溫初起:惡寒輕, 發熱重, 兼有頭痛無汗, 口渴, 咳嗽氣逆, 苔薄黃, 脈數, 發於冬季。

12、風水:惡寒發熱, 兼有眼瞼浮腫, 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 肢節酸重, 小便不利, 咳喘, 舌苔薄白, 脈浮滑, 多發冬春兩季。

13、肺癰初起, 惡寒發熱, 重則寒戰, 兼咳嗽, 痰多而粘, 胸痛, 咳時尤甚, 繼之咳吐膿痰腥臭, 口幹, 鼻燥。

14、爛喉痧:惡寒發熱, 兼頭痛身楚, 咽喉紅腫疼痛, 或有點糜爛, 肌膚隱有丹痧, 舌紅, 苔白而幹, 脈浮數, 多發冬春兩季。

15、腸癰初起:惡寒發熱, 重則寒戰, 兼有少腹痛, 拘急拒按, 痛連右足, 屈伸不利, 汗出, 舌苔薄黃, 脈浮滑而數。

16、瘡癰初起:惡寒發熱, 局部皮膚有紅、腫、熱、痛, 兼有頭暈, 食欲不振,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苔白膩或薄黃, 脈滑數。

鑒別斷定

惡寒和畏寒都是怕冷, 但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產生的機理和表現有所不同。 惡寒加衣被、取暖不緩解, 得溫而不減, 屬外感, 是外邪鬱閉毛孔, 衛陽不能達于肌表溫分肉所致, 而畏寒時加衣被、近火可緩解, 得溫則緩, 屬內傷。 為自身陽虛, 失于溫煦所致。 惡寒發熱為表證, 邪與正氣來相爭;寒多熱少多風寒, 寒少熱多為風溫。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知道了惡寒發熱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惡寒發熱是中醫中的一種症狀, 上文中詳細的給我們介紹了惡寒發熱的概念, 讓我們知道該如何鑒別惡寒發熱。 如果大家還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 請閱讀下一篇。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