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誤做一動作讓你一命嗚呼

太極拳的好處是延年益壽, 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小編今天與您好好分析一下, 太極拳的特點是中正安舒, 內外兼修, 但是現代人練拳常常是注重外在, 忽視內在。 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正確的太極拳教程。

走出練太極拳長壽的誤區

練太極拳雖有多種養生功效, 但是不正確的練習方式能讓你傷身又傷命,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練太極拳為何會間斷壽命。

首先, 真正的太極拳應當是內外兼修的, 而很多人是練外不練內, 只練個臭皮囊,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拳架打得很熟練, 也能每天堅持, 但是經常一臉嚴肅,

看似認真實是緊張;有些人練拳時咬牙切齒、揮拳頓腳, 渾身一點不放鬆。

更有些人練了很多年, 依然脾氣大愛發火, 這些人拳練得再多也只是活動了筋骨。

練太極拳時,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膝關節疼痛, 在練太極拳整套拳法中, 膝關節大多是處於半蹲狀態, 若是不把握好力度, 就會導致膝關節受損。

大家知道, 長壽老人的最大特徵是性格樂觀開朗, 情緒從內部對人身體的影響遠遠大於外在環境的作用。

根據傳統中醫的理論, 風寒暑濕躁火, 這六淫對人體健康的傷害, 即外邪傷人, 通常是由表及裡的, 比如受寒通常會先皮膚冷, 寒氣進經絡則肌肉酸痛, 傳到腑就拉肚子, 再下傳寒氣才到五臟。

但是人的情緒對人的傷害卻是直接的,

所謂“七情傷人, 直中內臟”, 氣極了能馬上吐血, 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驚恐傷腎、悲憂傷肺。 林黛玉自悲自憐, 老是咳嗽, 她這是“憂傷肺”的典型症狀。

練太極拳能讓中樞神經興奮, 血管不好的人, 練習太極拳會讓血管爆裂, 太過於興奮會出現腦溢血等疾病。

你練一個月的拳也不夠你一場氣生的。 我們在練太極身體上放鬆的同時, 心態也必須放鬆, 放鬆平和的心態反過來對身體的放鬆也更為有利, 只有心靜如水, 太極才能達到高境界。

其次, 太極拳是基於道家的“無為、不爭”的思想。 老子曰“夫唯不爭, 天下莫能與之爭”, 很多練太極的人都忘了這一點。

整天想著如何精進, 內心焦慮, 永不滿足, 為提高技藝,

不斷與人交手爭鬥;或者是經不住別人挑釁說太極不能實戰, 憤而起身相搏。

有道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傳說歷史上, 確有一些大師級人物僅因為一些口舌爭強鬥勝而受內傷早逝。 太極拳理法高級勁力巧妙, 讓很多嗜武者著迷和興奮不已, 也常常不自覺地誤入好勇鬥拫的岐途。

正因為此, 被太極拳各大門派都奉為必讀經典的《太極拳論》中, 王宗嶽在闡述了太極拳的精義之後, 特別強調了三豐祖師的話“欲天下英豪益壽延年, 不做技末之爭”。

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 今天的我們就更不應該為爭勝而練拳了, 練成金剛不壞之軀也承受不了一顆小小的子彈, 更何況法制社會, 拳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多數情況只會讓事情變的更糟。

我們應當把練拳當成一種樂趣, 因為有東西可以研究, 讓我們健身鍛煉的過程變的更加有樂趣、有文化和有韻味, 推手試力, 輸贏都哈哈一笑, 決不計較。

實際上, 真正的太極拳高層次功夫, 有時侯偏偏是越是刻意去追求, 就越得不到, 有一位老師說得好:“你想與人爭的時候, 爭念一起, 心就已經僵了, 還如何放鬆?如何能達到松空的更高境界? ”

最後, 我不得不說, 多數不長壽的練拳人都有不良的生活習慣, 有些人仗著從小練武底子好, 酗酒抽煙, 放縱不節。

而現代人的夜生活對身體的傷害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過去農業社會, 天一黑也沒什麼電視之類, 油燈點一會就睡了, 熬夜熬出來的病很少。 而現代人面臨的誘惑很多,

有事沒事混到一兩點睡的人很多, 這對身體非常有害。

中醫認為子夜一陽飴生, 這個陰陽氣交接的時間人應該在睡眠狀態, 所謂萬法自然, 我們的地球大自然24小時變化一次陰陽, 人類是自然界的造化, 理應頓應自然, 大家注意觀察就能發現, 那些常年上夜班的人幾乎沒有長壽的。

如何正確練習太極拳

1、忌串門走戶

太極拳是內家拳, 重點要內外雙修, 如參雜外家拳的招式修煉就很難登堂入室。

2、忌雜拳同練

練太極拳與其他雜家拳同練, 容易造成體內氣血散亂, 很難練通周天。

3、忌過急速成

功不是單靠學能得到的, 而是練出來的, 只有練至火喉, 才能水到渠成, 沒有直通車, 欲速而不達也。

4、忌過火求功

練太極拳關鍵是搭好橋,調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滿池,丹藥而養。口腔不松,牙關緊閉,搭橋過緊,就會口幹味苦,損精耗氣。

5、忌鬆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松亂、鬆懈。

6、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7、忌突擊使招

太極拳的技擊法則是不撞不頂,逆來順受,以力而化力,以四兩拔千斤。突擊使招不但不能取勝,反而容易兩敗俱傷。

8、忌輕浮奇舞

身沉則氣沉,輕浮則氣燥,平、穩、沉、實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是太極拳之拳法,“圓、旋”是太極拳法運動的軌跡。

是拳則有擊,沒有不打人之拳,太極拳是一種“巧妙力”之拳,輕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與養生無益。

9、忌心雜多言

練太極拳的核心就是淨心調息,生津煉丹。心中雜念是練好拳的一大障礙,必須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無病,言多無命”之說,練拳者邊練邊說話,是耗津耗氣的罪魁禍首,也要嚴格控制。

10、忌神不守舍

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太極拳練習要點

1、心態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2、動作要領

虛領頂勁

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

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

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

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

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

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

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迴圈。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

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

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結語:綜上所述,錯誤的練習太極拳能讓你喪命,因此,初學太極拳者不要注重外在的姿勢,要好好的調養內在。特別是在呼吸方式上,初學者要掌握自然呼吸,就是平常的呼吸,太過追求專業,會出現氣喘等現象。

練太極拳關鍵是搭好橋,調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滿池,丹藥而養。口腔不松,牙關緊閉,搭橋過緊,就會口幹味苦,損精耗氣。

5、忌鬆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松亂、鬆懈。

6、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7、忌突擊使招

太極拳的技擊法則是不撞不頂,逆來順受,以力而化力,以四兩拔千斤。突擊使招不但不能取勝,反而容易兩敗俱傷。

8、忌輕浮奇舞

身沉則氣沉,輕浮則氣燥,平、穩、沉、實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是太極拳之拳法,“圓、旋”是太極拳法運動的軌跡。

是拳則有擊,沒有不打人之拳,太極拳是一種“巧妙力”之拳,輕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與養生無益。

9、忌心雜多言

練太極拳的核心就是淨心調息,生津煉丹。心中雜念是練好拳的一大障礙,必須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無病,言多無命”之說,練拳者邊練邊說話,是耗津耗氣的罪魁禍首,也要嚴格控制。

10、忌神不守舍

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太極拳練習要點

1、心態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2、動作要領

虛領頂勁

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

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

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

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

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

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

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迴圈。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

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

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結語:綜上所述,錯誤的練習太極拳能讓你喪命,因此,初學太極拳者不要注重外在的姿勢,要好好的調養內在。特別是在呼吸方式上,初學者要掌握自然呼吸,就是平常的呼吸,太過追求專業,會出現氣喘等現象。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