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元旦假期安排 為何引來負面反應

近日, 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明年的節假日安排, 引來了熱議。 部分專家認為假期安排不可能讓人人滿意。

在假期總數一定的前提下, 怎麼科學地安排才能讓更多人滿意呢?

是額外的一天假期, 還是用8個工作日換來的一天的假期?

最先到來的“元旦假期安排”的爭議似乎也是最大的。 不少新聞標題都用“節後有8個工作日”來嚇唬人。 相比于原來調休29號, 30、31、1號放假的方案, 為何現在的方案引來這麼多負面反應?人們變得更挑剔了嗎?

這可能因為兩個放假方案雖然都是放了一天假, 但在我們心理小帳戶計算中卻動用了不同的心理帳戶。

原來的方案我們是這樣想的:好呀, 元旦放假, 雙休日加上這額外的一天, 就有三天的假期了。

現在的方案我們是這樣想的:什麼, 放完3天假還要連續上8天班!連續工作8天才有3天的假期?!

我們的直覺會很快得出上面的結論, 儘管顛來倒去元旦也都只是一天。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幸福嗎?結局比過程更重要!

如果有機會讓你選擇調休的日子, 你願意在節前多上班, 還是節後再多上班?

換句話來說, 就是你願意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

心理學家艾德•迪耶內(Ed Diener)曾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他虛構出一名女性角色, 簡。 然後讓參與者看她的傳記並評價簡的一生是否幸福。 他們發現, 將簡的壽命延長一倍並不會影響參與者對她人生幸福程度的評價。

更令人吃驚的是, 如果讓簡一直都“非常幸福”的生命增加5年“還算幸福”的日子, 會導致人們對簡的幸福評價大幅降低。 倘若是增加“令人失望”的5年生命, 則會使人們覺得她整個生命都顯得很糟糕。

人們對結局的重視, 而對過程的忽略, 是出乎我們意料的, 但細想之下似乎也在理。 比如一位不法分子, 通過違法的手段弄到錢, 讓自己的在好一段時間都過得奢侈。 而終究是惡有惡報, 被抓了, 大概到了此刻, 他自己也會後悔, 並且覺得過去的“快樂時光”根本不值一提。 或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此看重“善終”的緣故吧。

回到放假的問題上, 如果放三天假之後, 緊跟著的是繁忙的8個工作日,

恐怕無論假期過得多麼歡愉, 人們之後對一月份的幸福度評價也是不會高。

事已至此, 怎樣讓現在的假期安排更愉快?

既然假期已經這麼安排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主觀幸福感呢?給出兩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將假期放到“額外獲得”的心理帳戶上:元旦畢竟是多了一天假, 總比沒有強很多。

2、前緊後鬆的工作策略。 當工作比較繁重時, 比如連續的 8個工作日, 可以採用前緊後鬆的策略。 前面多幹活, 後面放輕鬆。 因為我們對結局更加看重嘛, 輕鬆的結尾容易讓我們覺得8天都過得比較輕鬆。

如果讓你安排假期, 看完文章的你能給出一個更合理的方案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